
盛夏季节,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和老厂好友相约,一起去了阳澄湖半岛的莲池湖公园。
这个公园,与重元寺仅一路之隔。以前,曾在重元寺的观音阁上,向东北方向鸟瞰过公园的全景。当时,感觉它好大啊,水面宽阔,绿植繁茂,直教人的心也缥缈起来。待这次真正亲近它的时候,却似乎有了一种心灵回归的感觉。





我俩入得园中,直扑荷塘而去。蓝天白云下,荷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翩翩起舞的舞者,随风摆动着绿色的裙裾,那节奏和旋律,是恰恰、布鲁斯,还是探戈、华尔兹,抑或是……?就像是在一个露天的舞台上,欣赏一台舞林盛会,我瞬间仿佛也有些手舞足蹈,随着花仙子们律动起来了。






眼下的荷花,长势极好。有湖面上的块状分布的,也有池塘中的随形缘栽的。尤其是后者,茎秆挺拔,花蕊高挑,从塘岸的斜坡上走下去直达塘边,荷花几乎与人等高,且离得很近,便于赏观。拍照时只需微蹲,即可取得仰拍的效果。那阳光透过绿叶和花瓣的光影,使照片富有了艺术的气息。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
莲池湖公园位于阳澄湖国际休闲度假区,处于阳澄湖半岛的核心位置。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79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43.5万平方米。
公园的主题是“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回归质朴自然的山水景观,体现花木相谐的生态野趣、表达静雅幽远的禅意境界。






公园规划设计者通过整理现状水系驳岸肌理、场地空间及功能,形成“幽、旷、镜、韵”空间系列:
“幽”,即通过曲折蜿蜒的水道及穿行于林间的小径,形成通而不敞的视线关系,营造出多个尺度宜人、幽静自然的空间;
“旷”,即北部广场处以疏林草坡和亲水平台为主,追求视线开阔、通透的效果;
“镜”,即西侧适当堆土成坡(山),周边群植树木,空间内聚,湖水如镜,形成了一个静谧的场所;
“韵”,即公园的主入口区,有形态简洁的雕塑、整齐的树阵,成为公园鲜明的景观标志。

同时,充分考虑游人的视觉享受,营造出“白、紫、黄、橙、红”五色园林 :
“白”园,位于毗邻重元寺的东北部区域,片植白色系开花植物,自然、朴素的白色花朵,以衬托出佛门圣地的纯洁与神圣;
“紫”园,位于莲池湖东部,以体现水体景观为主。以紫花玉兰、鸢尾等蓝紫色系观叶、观花植物与水、天呼应,塑造幽静、雅致的水畔景观;
“黄”园,位于莲池湖最南部,以银杏、桂花为主,附以其他黄色系观叶、观花植物以及色彩鲜艳的鲜花、修剪整齐的植物雕塑、树阵广场,形成简洁、大气的入口标志性植物景观。
“橙”园,位于莲池湖西侧,以桔树、枇杷两个以观果为特色的树种为主,附以其他橙色系观花、观果植物。每到采摘季节,硕果累累,一派美丽的丰收景象。
“红”园,位于莲池湖北部,结合地形以海棠、红花玉兰等花繁色艳的红色系观花植物片植,围合出大面积景观草坪,留出欣赏湖面的透景线。






可以说,如此一个动静相间、空间收放相融、景观开合相对的公园,给游人以流畅、大气、丰富的景观体验。到此一游,不枉此行。
流连在公园的花前树下,湖畔池边,蜿蜒的小道,那曲径通幽之处,如磁铁一般,不断吸引着我俩的脚步。





在重元方亭附近,有两座小桥。一座是明朝的平板石桥“太平桥”,一座是清代的石拱桥“长兴桥”。这两座古桥,原来并不在此处,分别由唯亭镇的中村和东村迁移而来。在经过历史风雨洗刷后,古拙浑厚的样子已是铅华洗尽,不仅为公园增色,还陡增了历史的凝重感和文化含量。





我在古桥边呆了很久。想想这种类型的古桥,以前在苏州古城区和邻近乡镇比比皆是。而如今,随着乡镇城市化建设的迅猛推进,惨遭厄运的古桥不计其数,其存有量越来越少了。
救救古桥,哪怕不在原址修缮恢复,能移址异地原样恢复也好啊。这是我在欣赏莲池湖公园美景后,生发出的一种想法。






写于2016年10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