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溪岸创意文化旅游街区内,有一座二层楼的建筑,现辟为“姑苏十二娘风情展示馆”,主要通过图文介绍,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姑苏十二娘这一民俗文化。
原来的姑苏十二娘风情园,将这十二种民俗形式分别设置。除了图文介绍,还有现场操作演示。让观众在了解姑苏十二娘形成和发展详情的同时,又可看到形象生动的实景表演。在展示空间和实际运作上可谓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现在的简易版展示馆,虽亦图文并茂,但这种静态的展示,较于以前静动相融的形式,对游客的吸引力总打些折扣。来者一般皆行履匆匆,没有时间来详看介绍。那天我在里面观看时,只有几个人在馆里逗留。有些人在底层探头一张望,扭头便走。反正看不看随你的便,我这厢是有这民俗文化在此恭候你的。再说这没有经济效益的事也无关紧要,让游客在街区内消费是最关键的。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


姑苏十二娘,即船娘、绣娘、织娘、茶娘、扇娘、灯娘、琴娘、蚕娘、花娘、歌娘、画娘、蚌娘。既是吴文化的载体,也是水乡女子的典型代表。


【船娘】在江南水网稠密、湖塘众多的蜿蜒河道里,到处都有摇橹船娘的身影,用勤劳的双手捕获着肥嫩的河鲜、菱藕、芡实、茭白、茨菇等天然食品,成为人们饱享口福的美味。这个最能体现水乡风情的船娘,现今在各水乡旅游景区内都可见到。

【绣娘】苏绣是吴文化的绚丽奇葩,而绣娘就是辛勤的育花人。这个苏州历史上人数最多、最古老的传统行业,至今大师辈出,如顾文霞、李娥英等,并涌现出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当代绣娘和苏绣作品。目前整个产业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著名的刺绣之乡镇湖设有刺绣工艺品市场和精品街。

【茶娘】太湖东、西山的碧螺春在中国十大名茶中位列第二,向以香气袭人、清淳馥郁而闻名于世,采茶姑娘自然功不可没。茶娘得吴地山水果园之灵气,其水嫩健康的质朴形象与碧螺春茶相得益彰。

【扇娘】苏州的宫扇、折扇和檀香扇做工精致细腻,历来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掌中宝物。扇娘凭其精湛的手艺,在扇子的一方小天地中精雕细琢,巧描妙绘,显示了传统工艺的魅力。

【灯娘】在苏州的各类民俗活动中,少不了制作精良、典雅淳朴的灯彩的点缀。它体现了浓郁的吴文化风韵,更彰显出灯娘们的艺术华彩,在每年的闹元宵活动中都可见到。

【琴娘】苏州的古琴艺术历史久远,是吴文化中濒临灭绝的艺术珍品。作为古琴艺术的制作和演绎者——琴娘,成为吴文化中宝贵而又匮乏的代表人物。欣喜的是,如今又能看到那些散落在古城角落里,对古琴艺术孜孜不倦的琴娘,必将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

【蚕娘】苏州自古便是著名的蚕桑之地,家家养蚕、户户出丝。蚕桑文化历来是吴文化中古老重要的组成部分,蚕桑业更是吴地农村主要的支柱产业。蚕娘就像春蚕一样默默地吐丝,为之奉献青春。

【歌娘】吴侬软语是苏州的地方方言,由此派生出多种吴语戏曲,吴歌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生动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歌娘便是吴歌得以传承至今的民间山歌手,对吴歌的研究和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

【画娘】苏州的吴门画派声名远扬,于今得以传承和发展。那些占尽水乡灵秀之气,大多自幼习画的画娘,为家乡的特色产业默默耕耘。由此自然形成了一个绘画售画的特色产业,素有“中国书画之乡”的胥口便是其中之一。

【蚌娘】泛着小舟的蚌娘,在碧波荡漾的湖水里采珠,把珠光宝气的珍珠奉献给社会,美化了人民生活。她们支撑起珍珠产业的一片蓝天,在渭塘珍珠城里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织娘】苏州向有丝绸之府之称,万千织娘默默无闻地用智慧和灵巧的双手,为美化人民生活和国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水乡手工业发达的历史见证。

【花娘】每到茉莉花、栀子花、玳玳花、白兰花飘香的季节,苏州的大街小巷依然可见提篮叫卖的花娘。馥郁的花香与甜糯的叫卖声交相融合,成为水乡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可见,姑苏十二娘就是水乡女子勤劳质朴,心灵手巧生动写照,苏州这座古城因之精致典雅,秀美灵动,名闻遐迩,大放异彩!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5年5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