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2015-02-04 20:35:35)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慢书房

共砚同席

绘画分享会

文化

分类: 闲情逸致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主持人“慢师傅”,人们对书店职员都如此昵称


 

    在苏州闹市中心观前商圈的东南侧,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叫蔡汇河头。它平行于碧凤坊和颜家巷中间,原先由西向东从宫巷可达临顿河西岸。

    前些年观前商圈的扩容改造,巷内的原貌已不复存在,但原先的巷名还沿用着。因临顿河沿岸修筑的商业用途的仿古建筑,把这条小巷直达河岸的东出口封闭了。故人们欲从东面进到巷子里,需从碧凤坊或颜家巷折转而入。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慢书房店门口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店堂内外侧


 

    可你何曾知道,在这个闹中取静,甚或幽僻之处,有一个能让你瞬间远离喧嚣,抛却尘杂的地方,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你,默默地守望着你吗?

    它就是“慢书房”,卖书、卖茶、卖时间。让工作和学习压力大,甚至身心疲惫的人们,让爱好文学,喜欢阅读的文友,在此静谧处,借一慢角落,阅读,会友,发呆;喝咖啡,呷清茶,品生活,得感悟。无疑是一个休憩的驿站,心灵的归处。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店堂里端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江苏最美书店”称号


 

    我因参加“共砚同席,八人小聚”艺术分享活动,于一月二十四日晚间去了慢书房。门口的灯光有些幽谧,个性化的木匾店招若隐若现。隔窗望去,店内柔和的灯光洒在书桌和书架上,弥漫着诱人的书香。哦,这样一个类似书吧的店堂,何以对读书爱书之人,尤其是文学艺术青年有一种磁铁般的吸引力呢?

    书店的网络小站上这样写道:“少一点时间限制!让自己慢下来,让这城市慢下来!”是的,我们现在的社会太快了,以至于让好多已经在路上,抑或即将上路的人,还来不及思辨,就迷失了方向。就像一句广告语所说:“慢下来,才会发现真实的自己。”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店堂内的个性化装饰品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慢候”- 书店的特制书签正、反面


 

    听说慢书房是由几位70和80后年轻人合伙开办的。这个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书店,整体经营模式是以动态的读书会和静态的阅读空间构成,至今已运营两年有余。店内的书籍都是他们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精选而来的,内容广博,品位上乘,装帧精美,大多为精华读物,并适合各阶层和各年龄段人士的阅读需求,尤其得到年轻人的青睐。此外,书店还经常举办公益性质的读书会、相书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八人小聚”之一:吴敏艳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八人小聚”之二:白玟


 

    “共砚同席,八人小聚”绘画分享会选在这样一个地方举行,显然是选对了地方。共读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的八位同门师兄妹,来自五湖四海。有的业已硕士毕业,投身美术馆工作;有的供职于画廊;有的还在读大学本科或研究生。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24岁,即人们通常所称的80,90后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的艺术追求而走到一起,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才华。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八人小聚”之三:李新新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八人小聚”之四:胡晨璐


 

    分享会上,八位师兄妹按入门先后排序,分别谈了各自与绘画有关的经历和方法,以及相互之间的故事。加上主持人“慢师傅”略带风趣的串联,使分享会充满了温馨和浪漫的色彩。与会者在分享八位作者绘画作品的同时,也分享到了他们创作时的构想和过程,感受到了他们青春的气息和艺术的活力。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八人小聚”之五:李玉辉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八人小聚”之六:戚海洋


 

    听他们的名字,并非业界名人;看他们的画作,亦非炉火纯青,但从他们的言谈中,我觉得都是有想法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其呈现的画面,无论是昆曲演员的韵致、女子的丰腴之美、象征与存在的关系、物种本质的相似;还是童年生活的拾趣、乡土气息的素人、动物的精神形态、古今中西的兼容,每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偏好、定位、追求和特长。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八人小聚”之七:王玮琦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八人小聚”之八:黄鸿飞


 

    正是这种不循规蹈矩,富有差异,才使得各位的创作题材宽泛,表现形式多样,画面意蕴生动。通过对自然界人与物的本质以及其关联度的审视,画出了自己的东西,道出了自身的感悟,真所谓后生可畏啊!

    我认为,这些源于纯真,工于构思,知其然而所以然的作品,不仅有看头,而且有品味。虽然某些地方略显稚嫩,但相对于一些看似娴熟,实则虚空的画作,是大可不必以技法论英雄的。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赠送给与会者每人两张特制书签之一:吴敏艳的画

【原创】杂谈:《“慢书房”里的小聚与分享》
赠送给与会者每人两张特制书签之二:白玟的画


 

    是日夜晚,于慢书房,是一次成功的策划和推介;于作者,是一次集中的展示和互勉;于我,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分享。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5年1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