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去上海中华艺术宫,还是在去年的十月初。当我走进这个堪称“高大上”的艺术殿堂时,不禁被其舒适的空间,丰富的展品所吸引和感染了。
在49米和41米处,我看到有一个《“海上生明月”—上海美术百年》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正在展出,据称是中华艺术宫开馆五大展事中的一个,并作为常设性的展览被延续了下来。其占据了两层楼面的八个展厅,共展出600余件作品,包括了国画、油画、水彩、版画、漫画、连环画、月份牌和美术电影等不同类型,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告诉观众,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很多近代名家都在这里创作过著名的作品。人们在此参观,通过对一件件艺术作品的近距离观察,亲身感受到了海派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上海这座城市所独具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
从历史主线和艺术脉络来看,大型展览《海上生明月》分为“海上墨林”、“多元交汇”和“走向现代”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海上墨林”,表现清末民初至1950年之间中国画发展的基本面貌,即早期海上绘画的基本形态。
第二部分“多元交汇”,表现清末民初至1950年之间,中国画以外其他海派美术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展示出受“西学东渐”影响,以海派艺术发展为主,及其社会文化大变革下中国美术传承、革新与发展的新特征。
第三部分“走向现代”,着力展示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上海美术发展的新成就。
我认为,这种旨在以视觉图像来呈现社会史与文化史,挖掘百年艺术起源与渐次艺术变革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展览,在拓宽观众艺术视野之时,亦触发了人们对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乃至主题素材深层次的思考,起到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用。
以下是我用手机拍摄的部分照片:
P1 巴金头像

P2 马

P3
浮出者-男

P4
浮出者-女

P5
1843年冬日-上海

P6
爱因斯坦在上海

P7
八·一三淞沪抗战

P8
晨曦-上海解放

P9
写信

P10
风云儿女

P11
后羿射日

P12
建党

P13
江南古镇

P14
金训华

P15
开路先锋

P16
劳工万岁

P17
鲁迅纪念馆

P18
鲁迅与高尔基

P19
人体模特

P20
男人像

P21
娘子军

P22
女人体

P23
疲劳过度症

P24
浦江夕照

P25
石榴

P26
收菜籽

P27
水乡

P28
晚归

P29
夕阳疏林(上)、小路(下)

P30
祥林嫂

P31
选种

P32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P33
战友遗孤

P34
舟山港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P42

P43

P44

P45

P46

P47

P48

P49

P50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5年1月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