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龙桥西堍,左侧为新龙桥,前方为东吴塔
冬日的一个午后,去城南的宝带西路办事。事毕,径直去了附近的“五龙桥”。这不去不要紧,一看却悲喜交加,疑问顿生。
喜的是,眼前的这座五孔石拱桥,竟然是宋代的产物,至今大致还能看到其伟岸的身姿;悲的是此桥已非原物,桥身两侧虽为旧石,但石阶上几为新石,仅存几块老石而已。若从修旧如旧的古建修缮原则来说,难道就没有旧石可替,以尽量凸显其古风旧貌吗?

五龙桥东南侧,可见东一孔已掩埋,东二孔被驳岸石栏遮掉半幅

桥面上精美的龙纹浮雕

五龙桥保护碑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原来横跨西塘河的这座五孔古桥,现惟三孔通透。东一孔全部掩埋,东二孔南侧几为驳岸所遮挡。故在桥北看可见四孔,于桥南观则为三孔了。不知何因,主事者在改造和修建驳岸时,难道没有把驳岸再向东移位至能将桥洞全部露出之策吗?
照例,一座古桥有幸留存至今已属不易,应好好展示才对,如此现状怎能再现其昔日的风采?

五龙桥西南侧

被遮挡的东二孔

五龙桥西北侧
五龙桥,曾名五泓桥,桥长42米,宽6米,高12米。由宋淳熙年间薛元鼎始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工部水利郎中傅潮重建,与吴门桥属同一年份。崇祯六年(1633),桥圮;十五年,牛若麟修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同治十二年(1873)又两次重建。1979年桥面曾改铺水泥。2007年前后又予重修,桥面复为传统石台阶,两侧皆有38级之多。

五龙桥公园西首

大龙港枢纽北侧

大龙港枢纽南侧
据说,五龙桥有几个苏州的唯一。一是苏州城唯一的五孔石拱古桥;二是苏州城南唯一的太湖之水进入口;三是苏州城唯一的南部屏障。其跨西塘河,又称大龙港,古为齾(yà)塘。旧时亦为集镇闹猛之地,店铺林立,商市兴隆,其东堍稍往北即为往来于蠡墅航班的轮船码头。至于近年来在阊门城墙西北侧的北码头新建一桥亦谓之“五龙桥”,气派甚大,但毕竟与城南之五龙桥相去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大龙港枢纽西京杭大运河河面

长桥西侧

远眺长桥(东侧)
那日我站在五龙桥顶,南观即为现京杭大运河主航道。在西塘河出口与之交汇处,有十几年前修建的大龙港水利枢纽水闸,不仅保障了苏州城不受水淹,还有效的调控了城里河水的流动。西塘河水由北而来,过五龙桥,经大龙港水利枢纽南出,向东即为澹台湖宽阔而浩淼的河面,向西河宽亦大致如此。
桥北道路即为太湖西路,并列供人车通行的大桥一座,名“新龙桥”,在新桥上俯瞰古桥,似乎是一个最佳位置。桥额“重建五龙桥”清晰可见,桥联“锁钥镇三吴下饮长虹规半月;支条钟五水远通飞骑扼全湖”须仔细端详。

五龙桥桥额和桥联

东吴塔高耸入云(东侧)

澹台湖大桥一虹飞架(西侧)
桥东南,位于太湖西路、东路南侧,京杭大运河北侧区域,新辟了以“五龙桥”命名的条状公园,由西向东穿越长桥,一直绵延至澹台湖大桥西侧。面积22.19万平方米,工程造价9600万,手笔可谓大矣。其布局为
“一带一路四点”:即一条由水生植物组成的运河驳岸沿线绿化彩带,一条自行车道及步行道构成的慢行道路以及城区休闲公园、吴中儿童公园、五龙桥公园、滨水休闲广场四个节点。
写于2015年1月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