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东北方远眺宝带桥(摄于宝带公园)
在京杭大运河后来新辟的澹台湖航道与老航道交汇处西南侧,有一条若玉带般的古桥静卧在那里,体态轻盈飘逸,秀美端庄。它就是现存的江南第一长桥“宝带桥”。

宝带桥南侧

镇守南侧的两只石狮子

宝带桥西南侧

五十三孔待月明
记得小时候我常随外婆乘苏航轮船日班去杭州,在经过宝带桥时,总会贴着厚重的木格窗,好奇地数着桥孔。听大人说有五十三孔,但小小年纪的我,坐在流动的船上,数起来总是颇为吃力。有时数对了,心里乐滋滋的,有时数错了,或来不及数,不免有些沮丧,只能等下一回了。但不管怎样,可能童心使然吧,以致每次经过,总是乐此不疲。

宝带桥北端

桥顶南堍石阶

宝带桥西北侧

宝带桥西北侧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我结婚成家,而后有了儿子后,有时就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去宝带桥玩。那时家住南环新村,距宝带桥的路途并不算远。但因为其时南环桥和澹台湖大桥均未建造,就得从南门路折南沿原“苏十王”227省道(现为冬青路)而去。
如今要去,则方便多了,可开车越澹台湖大桥经石湖东路、宝南路直达,或可乘地铁二号线至终点站“宝带桥南”站出,然后步行约十五分钟而至。

桥北端石亭和石塔

石塔西北侧

石塔东北侧

石亭东南侧

桥南段的水中石塔
欲观宝带桥全貌,原来最好的位置是在运河之东的斜港大桥,因这座大桥业已重建,至今好几年了仍未竣工。故我只能在其东北方的宝带公园隔水相望,效果虽不太理想,但亦能领略其长虹卧波的气势和韵律灵动的美感。

航行于京杭大运河的单体货船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整治工程碑记

宝带桥南、北界碑

重点文物保护碑
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年),至今已近1200年历史。桥建成后,屡经兴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曾六次重建、重修。现存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1956年修葺恢复旧观,1982年又进行修缮。宝带桥全长317米,宽4米,凡53孔。为中国古代多孔薄墩联拱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桥堍为喇叭形,桥两端各宽6米,并各有石狮一对,另有石塔、碑亭等附属文物。
该桥南北跨澹台湖口,风急浪高,为历代纤道所经。传说仙女见之,动恻隐之心,遂抛落玉带镇住湖怪,平息风浪,并化成此桥,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过客,多少富有传奇色彩。但真实的记载,却是当时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他带头将自己佩戴的玉质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

宝带桥景区入口

入口处左侧的居委会

入口处右侧的保护碑和石刻图示

大运河遗产点图示

宝带桥简介
对于此桥,历史上文人乃至皇帝曾如此描绘:
“借得它山石,还摒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元代僧人善住);
“云开霄汉远,春入五湖深。天外虹飞彩,波心日泻金。三江自襟带,双岛互浮沉。十里吴塘近,归帆带暝阴”。(明代文征明)
“宝带桥头泊,狂歌问酒家;吴江天入水,震泽晓生霞。细缆迎风急,轻帆带雨斜。苍茫不可接,何处问灵槎”。(清代夏完淳)
“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孔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清朝乾隆)。
读读这些诗句,我想象着他们亲睹宝带桥时的心情和所激发出的诗情。当再近距离的接触一下宝带桥,看看那些构筑细节时,让人不由得感叹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起来。

宝带桥东面隔运河的斜港大桥仍在建造中

在宝带桥北端西眺澹台湖大桥方向

此景宛若一幅水彩画

石塔上的佛像已严重蚀化

桥顶地面的浮雕
无独有偶。那日在桥边,我看到有一老者正在聚精会神的写生,一种好奇心顿时驱使着我,欲探一个究竟。经攀谈,方知其姓岳,为本市一企业的退休工人,年届七十有余。平日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独自漫游江南古镇旧村、老桥小巷,并用手中的笔把它画录下来。经得他同意,我好奇地翻开了速写本,里面果然记录着不少地方的印象。
真是难能可贵。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虽然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怀着一颗驿动的心,辗转奔波,游历着江南的名胜古迹,水乡风光,每到一处,便忘却风尘,静若处子,整个身心融于自然风光中,这是一种多么淡泊恬静的生活啊。

正埋头写生的岳先生

把最美的风景画录下来

岳先生画的老街小巷速写

桥畔的油菜花静静地开着
那日,我从宝带桥由南至北一个往返,时间虽然短暂,但似乎完成了一次从现实到历史,再从历史到现实的穿越,心潮也随着桥畔的运河水激漾起来。
我静静地伫立在宝带桥上,眼前仿佛浮现出小时候亲眼目睹纤夫活生生的身影,和其艰辛背纤的场景,看到坚韧有力的脚印,听到铿锵激越的号子,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毕生精力,拉动着历史航船前行。对这帮漕运时期最平凡不过的人们,我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意。无论社会进步到什么时代,历史不应该忘记,如今的人们也焉能忘怀?

相偕

相依

宝带桥运河之东的石料卸载码头

装满石料的货船

繁忙的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
此刻,我的思绪也有些缥缈起来,想象着月光下的宝带桥一定更美。当宁静的月光投射河面,再映照于桥洞,就像一颗颗珍珠折射出幽谧的光泽,那场景可能比石湖行春桥的串月更为壮观。恍惚间,自己眼前好像已经浮现出其诗画般的情景,身心犹若融入到其梦幻般的意境中了。

1987年在宝带桥北端为儿子照的像
写于2014年8月30日
附;博友诗韵
龙城小殷
千年宝带桥,卧波静听涛。
历经风雨后,身姿更娇娆。
昆山之草
运河珠亮宝带桥,十里驱车兴致高。
传闻月半多明月,天公洒泪梦难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