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的城楼
在苏州古城护城河的东南隅,亦即桂花公园的东南角,有一座类似箭楼的城楼,飞檐翘角,凡叠三层,下方有一水城门洞,并无陆门。西侧则为后来新修的城墙,隔开桂花公园之南门,逶迤向西的则为能体现原始风貌的土城墙林木带,一直延伸到南园大桥。据说,这里是古代苏州蛇门之所在。

城墙上东望城楼

城墙上放置的休闲椅

在城墙南面仰看城楼

城楼西侧

城堞上的小白花

在城堞口南眺灭渡桥
在伍子胥最初建成的阖闾大城中,有一个就叫做“蛇门”,乃春秋时期苏州八座水陆城门中,唯一一个用动物来命名的城门,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遗址的地方。
门以“蛇”称,一则按照天干地支说法,城南为巳位,在生肖中属蛇;二则当时吴越两国为宿敌,位于巳位的蛇门,正对着越国,借以“耀吴扬威”。

城楼一角

“城南旧事”茶室

南城墙根

绿色城墙根

北城墙根

在外城河边,灭渡桥景区隔水相望
但蛇门却成了所有城门中最短命的一个,在宋人的《平江图》里早已失去了踪影。且据专家考证,现在的位置,应该是当时“赤门”之所在,门外接灭渡桥,在近似的方位有“赤门湾”,位于盘门和葑门之间。
这个与蛇门一样皆属短命的赤门,却在《吴地记》中有所记载:“匠门南三里有葑门、赤门。有赤阑将军坟,在蛇门东。陆无水道,故名赤门。”而蛇门却湮没史海,连最能见证其遗址的,镌有“蛇门”两字的界石,也在1952年建人民路开南门后不知去向。故有人推测其确切的位置应在现人民桥至南园桥一带,即第一丝厂的位置。

在城墙上拍摄马道

上城墙的西马道

西城墙的西马道

城墙西侧残坡

水城门
历史的迷团留待专家学者去破解吧!
不管怎样,我暂且“人云亦云”,将这座1998年随桂花公园开辟时修缮的,且由其管辖管理的,好像位于原“赤门”位置的城门唤之谓“蛇门”。因为在我看来,目前所见之城墙和城楼虽非原物,但亦经过了一段岁月的洗礼,显得古朴端庄,与周边的环境互相协调。在城楼上品茗吃茶,聚友聊天,可谓乐矣。然看园内绿树成荫,闻花草幽香,以及南观灭渡桥之古老苍劲,宛若飞虹。兴起时,或能觅得一诗半词,聊发思古之幽情,不亦快哉!

有多条类似的小道可上土坡

土坡上散步的情侣

亦是曲径通幽之处

幽长的小径

土坡上的休闲椅

南侧斜坡上绿色覆盖
这段恢复的“旧城堞影”,东西一百四十余米,南北八十余米,是对城墙遗址的延续,向西直到南园桥的土坡,就是古城墙遗址。古城墙上的角楼,乃是整个区域的制高点,轻巧飞扬,颇有江南意蕴。
此外,我特喜欢西侧的那段土城墙,认为它是目前苏州保存得最好的那段,即便是东园内的那段也无法与其媲美,至于娄门北侧的那段更是小巫见大巫了。见土坡高低起伏,逶迤如蛇;林木蓊郁,遮天蔽日,坡上还设若干休闲靠椅,供游客小憩。在此居高临下,可南瞰外城河、北观内城河之景色,可谓修生养性,赏心悦目。

安营扎寨,垂钓之乐

苏州市义务植树基地(环古城绿地)碑

土城墙最西端,由此上南园桥

位于南园桥东北堍的城墙西入口

桂花公园南入口

碎花一树为谁开
围绕着土城墙一圈,分别为临外城河和依内城河之绿色走廊,被命名为健康步道,纳入全民健身之范畴,可想而知,在这环境优美之地,来此晨练的居民该有多少?
是的,修城墙是对历史的一种延续,当然也是修给人看的。人们在城门上,城墙边浏览观光,休闲健身,借以怀古思幽,抒发情感,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追忆和传承。它骨子里就应该吸引人的视线,潜入人的心底。

三岔口:左侧为外城河滨河走廊,右侧为内城河走道

在滨河走廊可观赏外城河两岸风光

内城河走道,林木森森

在此健步应是不错的选择

健康步道宣传栏

健康步道宣传牌
那日,我从城楼上下来,沿着遗址城墙土坡一直走到南园桥,突然又“杞人忧天”起来。想目前苏城从蛇门向北转南划一“U”字形,则依次相门、娄门(城东),齐门、平门(城北),阊门、金门、胥门(城西)、盘门(城西南)诸门既定,而惟余城东南,即沿外城河人民桥-南园桥-灭渡桥这一线为开阔地,说不定什么时候再冒出一个门来,以至于破坏了这一原始风貌带的景观,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外城河滨河区停泊的丝绸旅游节彩船

繁忙的疏浚船

城墙根边的小白花

在竹辉桥上拍摄城楼,灭渡桥亦遥遥在望

在灭渡桥景区游船码头拍摄城楼
愚以为,苏州的城门并不是座座皆要恢复的,如古代的葑门和现代的南门等,只要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就行了。再说,那些脱离了原真性的新修城门,还不知能在人们的记忆中停留多久。现今诸门,已足以再现苏州阖闾大城之历史风貌,不达实地,光沿外城河(古运河)风光带转一圈,就能够领略其雄伟气势。有关部门大可居功至伟,论功行赏了。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4年5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