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清明前夕,照例回了一趟宁波。晚上十二点就与弟妹们一起上山,去了父亲安息的地方。
按照新坟前三年须在正清明祭扫的风俗,今天已经是第三个清明节了。但宁波的习俗是在天亮前祭扫完毕,且越早越好。故零时以后,墓区在太阳灯的照耀下,已经是人头攒动,除了燃烛、焚香、烧纸和敬供鲜花、酒菜、瓜果外,有的还燃放起鞭炮和炮竹,使原本阴森森的墓地有了人气,热闹非凡。
平日里,每逢七月半,中秋、冬至,春节,家人也要在家中举行类似的祭拜仪式,悼念逝去的亲人,寄托心中的哀思。但清明节与其比起来,绝对是阴间和阳间一年一度的盛会,更多地具有了一层人文的意义。
唐杜甫诗中有“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这是针对生者而言的,然对于逝者,改“青春”为“青山”或许更为合适。宁波,是父亲的第三家乡,这里是他长眠安息之地,从这个含义来说,是他真正的“故乡”。这个名为大同公墓第五墓区(福泽园)墓地,离九龙湖风景区不远,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这对于父亲而言,或许就是一种“青山作伴好还乡”吧?
常言道:叶落归根。但宽泛地讲起来,一个人生活了大半辈子,其最终的居住地也具有根的涵义。
舅舅于前年去世后,安息在苏州上方山的福寿山墓区。从小跟着外公外婆从浙江绍兴而来,苏州是他的第二故乡。以前在买墓地的时候,就和外公外婆买在一起,现住在两老的边上。
岳父于2008年逝世后,回到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光福,在邓尉山的青山绿水间,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开始了他新的生活。
人自从一生下来,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行者一样,背负行囊,经历风雨,品尝甘苦,最终注定还是要走上回家的路。有青山作伴,或许就是一种最好的归宿,想必逝去的亲人们在那里一切安好。
写于2014年4月5日(清明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