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

(2014-03-22 19:51:26)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阊门

吊桥

占鱼墩

寻根纪念碑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阊门外西南侧(南新路北首)

 

    如上篇所述,阊门在原已复建的水、陆城门、城楼之北的北码头,又北延新修了城墙。届时,待周边配套项目全部完工后,有了开阔的视野,其整体气势才会充分显现出来。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

《姑苏繁华图》中的阊门,翻拍于苏州城墙博物馆影像资料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阊门内外模型,摄于苏州城墙博物馆

   姑苏繁华图》中的阊门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早在清代前中期,这里的繁荣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统计表明,当时阊门外已聚集起十万商户、百万人口,全国十多个省近50家商业会馆及公所落户于此,连国外商贩也来此开店设铺。当时的苏州,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阊门因此博得了“金阊门”的美誉。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吊桥南侧,摄于占鱼墩文化公园东侧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吊桥西堍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吊桥西堍北侧的“杜三珍”熟肉店,光绪年间始创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吊桥西堍北侧的“沐泰山老药铺”,乾隆年间始创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沐泰山堂记

    及至上世纪初,时任清末工部左侍郎、会办商约大臣盛宣怀在阊门外修筑了一段碎石马路,石路因此得名,促进了阊门近现代的进一步繁荣。虽其中心地位早已为观前所替代,但仍为苏城的副中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金阊区政府重整阊门及石路地区,一句“石路三年超观前”的口号横空出世。经过二十年来的变脸,阊门又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整治和修建了山塘街、南浩街、西中市、占鱼墩、石路片区,使历史上的人脉、文脉、商脉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位于吊桥西北侧护城河边的”阊门寻根纪念地“石碑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寻根驿站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朝宗阁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

朝宗阁东侧的”根“字地坪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阊门码头”勒石

    阊门又火了,这是一种引申义的“火”,乃苏州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但历史上,另一种本义上的“火”,却时时威胁和吞噬着阊门,甚至带来灭顶之灾。据有关资料介绍:

    明洪武年间,“税课司在阊门外,接官亭西,本朝吴元年置,洪武十九年毁”。

    明成化年间,“利济教寺在阊门外南濠,本朝洪武初为丛林寺,成化六年(1470年)毁”。

    明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阊门南濠大火,延烧三百余家,两日方熄”。崇祯十一年戊寅,四月十一日,“阊门外民居火,延烧虹桥”。

    清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初六日,“阊门外施家浜大火”。  

    清道光八年(1828年)阊门外遭遇一场大火,沐泰山周围被烧去二百余家房屋。

    光绪年间,南濠街又再失火,一直烧到鲇鱼墩,连小邾弄也烧掉了,后又逐年恢复。故民间有谚云:“南濠街火着,带脱小邾弄”。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在阊门内尚义桥北望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尚义桥西,河边的石栏古朴牢固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凹进的河埠南北两侧对称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来此洗涮的居民彼此面对讲张十分方便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河边的民居倒影,让人有些心醉


    除了以上由于阊门为五方杂处的繁盛之地,商铺和民居鳞次栉比,街道幽深窄长,导致火患频仍的因素外,还有的就是一把把烧向阊门的野蛮和罪恶之火。如:

    清咸丰庚申年(1860年)五月,李秀成攻打苏州。当时的江苏巡抚徐有壬和总兵马德昭接连颁布三道命令,烧毁城外商业区,以巩固城防,即“首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纵火”。在这场大火中,阊门瓮城被毁,剩下内城与套城。曾经繁华盖世的阊门外,西从上塘街到枫桥寒山寺,南至南濠街,转眼化为灰烬,数十万苏州市民逃往上海租界。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投掷燃烧弹,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商店、旅社、戏院、茶馆、饭店又付之一炬。

    南濠街(今称南浩街)北的“占鱼墩”,于2011年为了纪念盛宣怀创立石路百年,在原址开辟了“占鱼墩文化公园”。上些年纪的苏州人都知道,此地曾毁于上世纪1967年夏天“火烧赵天禄”的那把大火。苏州支(联络站)、踢(串联会)两派发生武斗,在吊桥激战火攻,用凝固汽油弹酿成了连续近10个小时的大火。将苏州赫赫有名的赵天禄茶食糖果店,连同周边商铺、民居全部烧毁。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耗资400余万元全面升级改造的“占鱼墩文化公园”标志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占地约3000平方米公园于2011年11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图为园内实景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盛宣怀立像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盛宣怀介绍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在原址按原貌复建的自鸣钟塔:高5米左右、钟面直径达80厘米

在20世纪30年代曾是矗立于石路闹市的标志性建筑

    火、火、火,这是邪恶对正义的一次次宣战,野蛮对文明的一次次摧残。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春风,就是生发于民众内心的一种历史责任和时代精神,使得阊门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复苏、崛起、繁荣,并大踏步的走向未来。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公园内的石路百年历史片段文化景观墙:“石路赋”为好友林锡旦兄撰写,邬西濠所书

 

以下十二幅雕刻图,再现了石路的百年历史【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石路手绘全图

    如今,漫步于阊门内外,新风扑面,古意盎然,一幅当代的阊门繁华图跃入眼帘。苏州人有句俗语,叫做“烧发,烧发”。这尽管是一句戏言,其中亦并无必然联系,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精神寄托。若结局果真如此,那就是“一笃水滴了嗨油瓶里”,来源于精神变物质的力量了。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红楼梦》语勒石:“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位于阊门南面的“金门”城内

【原创】心泊东吴(7)《阊门》下位于阊门南面的“金门”城外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4年2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