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工艺百花(1)《花之殇-写在前面的话》

(2014-03-10 21:16:25)
标签:

原创

苏州

工艺美术

传统手工艺

杂谈

分类: 工艺百花

【原创】工艺百花(1)《花之殇-写在前面的话》 

 

    很难想象,匪夷所思,一个史称文化底蕴深厚,文脉渊源流长的古城,一个自诩崇文、致远,且将其作为城市精神之一的苏州,会在新世纪伊始的2003年,将苏州的整个工艺美术企业整体拍卖,拱手相让于与之不相干的企业,葬送了老祖宗多少世纪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艺产业。

    我虽于1994年8月告别苏州工艺行业,早已成为一个局外人,然因曾是工艺美术人之缘由,对于中国的工艺美术,尤其是苏州的传统工艺,我至今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因为我在这个大家庭里呆了二十三年,度过了自己整个的青春岁月。之间曾服务过四个企业,首十一年和尾三年为生产厂家,中间四年及五年分别为供销公司。

    苏州的工艺美术是历史悠久的,门类俱全,品种繁多。“苏作”艺品凝聚了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成为我国工艺美术的奇葩,在同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十年代,全国只有两个城市的工艺美术是设局的,除福州外,苏州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城市皆归属手工业联社或轻工业局所管辖。即便是在文革后,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也是独立的局级公司,而不像其他城市隶属于二轻局。

    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进厂时,常听老工人讲合作办社,合并建厂,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故事,其中就有“裤子带当吊桶绳”的佳话。整个行业虽在十年浩劫时受到重创,但之后的复苏也是极快的。及至八十年代末期,苏州工艺美术系统全盛时期有生产厂家四十余家,从业职工12000多人。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品牌,就有“金蜂牌”刺绣、“金鼎牌”湖笔、“如意牌”檀香扇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名闻遐迩。

    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和艺术智慧型的行业,在美化和繁荣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艺人们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然其作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所具有的艺术含量较高,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智慧的象征。

    记得我当年作别时,虽曾挥一挥衣袖,未带走苏州工艺的那片云彩,但有过现在看来有些近似“乌托邦”的想法,总希望苏州工艺能像一个保留节目一样,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先是希望在十全街,后是希望在东、西中市,乃至现在的桃花坞能开设一条特色工艺街,传统的前店后坊经营模式,让游客在购买工艺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工艺品的加工制作过程,不仅能激发游客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促进销售,创利增收,还能普及宣传传统工艺品工艺特色,让人们了解分享其形成的过程。

    但事与愿违。苏州工艺航母倾覆后,一些原来企业中技艺人员、工艺师有的自己开店,设立私人工作室,有的受雇于人,仍然从事老行当。虽盈利可观或收入颇丰,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与原来相比,总像散兵游勇一样,单打独斗,难成大的气候。有些郊县和乡村里的工艺厂,原来大多为苏州工艺的联营厂或加工厂(点),现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纷纷转制,由私人经营。但一个失去了国家、集体经济支撑的行业,基本是纯经济利益驱使,在艺术的创新上很难有大的突破,即便是照老祖宗传下来的的那些东西,依葫芦画瓢,也很难像样。

    在苏州的光福、镇湖,我有几位从事玉雕、红木家具、刺绣生产经营的老板朋友,平日里也陪亲朋好友前往买些货真价实的东西。虽然目前企业生存和效益情况都不错,在业界也小有名气。但在我看惯了原来苏州工艺那些高水准的名品和精品后,相比之下,总觉得存有种种不足。就拿镇湖的刺绣市场来说,大部分绣品粗制滥造,毫无艺术可言。只有在当下工作室撑场面的绣品街上,情况才有些改观。

    好戏早已落幕,主角业已下岗,苏州工艺的精粹凭什么传承,未来靠什么维系?那些曾经的配角或有志于此的后人,能挑起这个大梁吗?历史或许会作出客观的评判。尽管目前苏州工艺还有一个行业协会在管理,但与以前毕竟不可同日而言。其松散性的管理模式,其实对整个行业的传承、振兴和发展之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

    胡乱地写了这么多,权当一个开篇,其中的“肉团”,将会有争奇斗艳的工艺百花呈现在大家面前。所奉献的第一枝花,就是“桃花坞木刻年画”。

 

* 题图来自网络,经本人裁切并加字而成,谨此感谢原作者 

                                                                               写于2013年8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