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于长寿路桥
我,一个苏州人,只因“苏州”两字,先后花两年左右的时间,趁去上海办事的空隙,分几次游走苏州河,两岸迂回穿梭,走完了从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外白渡桥,上溯到北新泾的来回路程。除了在两岸洒下辛勤的汗水外,还倾注了自己较多的私人情感。
如果说,发于2012年1月4日的沪上印象(12)新诗:《心系苏州河》是开篇的话,那么,本篇将作为结尾,对游走苏州河的过程作一个回顾和总结。

摄于外白渡桥东侧,苏州河入黄浦江口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在博客上发了有关苏州河的图文二十八篇(含沪上印象(12)新诗:《心系苏州河》和本篇沪上印象(65)《游走苏州河》),几乎占到了所发“沪上印象”全部博文的半数。从博文构成形式看,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条块结合,线点呼应。
条线者,有沪上印象(13)《苏州河采风》上、沪上印象(35)《苏州河采风》中、沪上印象(37)《苏州河采风》下、沪上印象(60)《苏州河采风》续一、沪上印象(61)《苏州河采风》续二诸篇,对苏州河两岸景观作浏览式映像。
点块者,有沪上印象(14)《上海邮政大楼及博物馆》、沪上印象(15)新诗:《四行仓库》、沪上印象(16)《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沪上印象(18)《华侨城苏河湾艺术馆》、沪上印象(26)《九子公园》、沪上印象(3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沪上印象(32)《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沪上印象(33)《梦清馆-苏州河展示中心》、沪上印象(34)《蝴蝶湾》、沪上印象(36)《M50创意园》、沪上印象(39)《苏河湾老工业区》、沪上印象(42)《曹家渡花市》、沪上印象(44)《长风一号绿地》、沪上印象(45)《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沪上印象(46)《长风公园》、沪上印象(47)《上海游艇会》、沪上印象(48)《上海长风游艇游船馆》、沪上印象(49)《天原河滨公园》、沪上印象(55)《虹桥河滨公园》、沪上印象(56)《风铃绿地》、沪上印象(57)《长风视觉艺术馆》诸篇,对两岸风光和景点作深入介绍。

苏州河上第一桥“外白渡桥”老照片,前身为“韦尔斯桥”
如今这些图文兼容的博文,不仅反映了苏州河两岸的历史风云,更显现了综合治理后的现今风貌。一条苏州河,它见证了上海工业百年的兴起、繁盛和衰落,也伴随着我情感的起伏,心路的历程。

摄于真北路桥、中环立交桥西侧
其实,最初的想法仅是从外白渡桥至新闸路桥的苏州河两岸走一个来回而已。这个河段线路不长,但桥梁众多,一圈走下来,总感到不过瘾,于是萌生了继续走到武宁路桥的想法。但真正走到了武宁路桥,其西去至北新泾的河段又像一块充满磁性的磁石,吸引着我继续向西,乃至走完特定意义上谓之的苏州河(外白渡桥至北新泾河段),这全赖“得陇望蜀”的结果。

上海市商会老照片
游走苏州河,心情是愉悦的。那清澈的河水,旖旎的风光,积淀着旧时的人文,印证着昔日的辉煌。徜徉于此,仿佛在阅读一本历史的教科书,让自己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健身养心,大受裨益。可以设想,倘若换在从前,满目的黑水垃圾,冲鼻的臭气异味,我是绝对没有兴趣坚持走下去的。

摄于古北路桥,西望泸定路桥
游走苏州河,心情又是沉重的。那上海工业响当当一批企业,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终究未能独善其身,傲立于世,仿佛一夜之间就一个个销声匿迹,寿终正寝了。曾经令人尊敬的工人老大哥,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下岗一族,饱受经济变革的阵痛,成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

强家角桥
游走苏州河,我试图不放过每个有特点的地方,但有时难度颇大。当你问询时,大多是无可奉告的。倒不是被问人无耐心和诚意,其实他或她确实不知。不管是在上海的外地人,即便是上海人亦如是。
一次,我在河南路桥西南侧苏州河北岸看见一座断壁,立面非常精美,但后面已经拆空,遂问一大娘。其不知道也就罢了,反而操着上海话反问:“侬问伊做啥?”我倒是真的无言以对了。后来经过查阅资料,才知道那是“上海总商会”旧址,因此处由华侨城集团开发建造“苏河一号”项目,但总算还保留了一个门楼。
又一次,我在强家角桥东南侧苏州河南岸看到一个烟囱,已被改造成温度计,周围还留有一些老厂房,和新建的房子。我便问值班保安,估计其不知,结果对我致以外交辞令:“此处不接受采访”,我哑然失笑。但心存不甘,就在其东面的另一处单位门口问上海保安,四人中亦仅有一人知晓,原为“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所在。现在正谋划华丽转身,欲打造成上海最大的创意园区。

河中的游船,流动的风景
游走苏州河,像以上的经历我碰到过不少。倒不是说知道了这些地方有何用,而是一种好奇心在支配着自己。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我想知道的是,旧的怎么就去了,去了哪里,新的来到这里,是否来对了地方。

外白渡桥和浦东陆家嘴夜景,摄于乍浦路桥
游走苏州河,犹如走进上海百年工业的长廊。苏河十八湾,湾湾有故事。两岸曾经林立的金融仓库、货栈码头,荣耀的民族实业,著名企业虽已大多成为昨日黄花,但那些遗迹残存,仍处处散发着昔日的气息,映照着旧时的辉煌。它是足以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教科书的,其前世今生,给人以借鉴和启示。

郑祖安编著的《上海历史上的苏州河》封面
其书的目录,下方为外白渡桥老照片
游走苏州河,游走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两岸的工业遗存和公园绿地,像一串珍珠项链,闪耀着岁月的光泽;河上的一座座桥梁和一个个渡口,是人们日常交通和人际沟通的纽带。在其间穿行,不仅是阅览古今文明,欣赏旖旎风光,更是一次心灵的放牧,一种情感的归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的需要,新建的跨河大型桥梁不断涌现,而渡口,如曹家渡、陈家渡等业已消失,随着强家角桥的建成贯通,苏州河上最后一个渡口-强家渡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旧有的自来水桥(江西路桥)老照片,其桥如今已不复存在
游走苏州河,对自己的体力和毅力也是一种考验。两岸有时沿河,有时因各种原因而中断。北岸来说好记些,从外白渡桥开始向西,依次为北苏州路、光复路、清水湾路、光复西路;而南岸就复杂些,依次为南苏州路、康定东路、泰兴路、西苏州路、莫干山路、宜昌路、万航渡路、长宁路。就河道而言全长约为23.8公里,岸上的路程可能更长些。一个来回,估计也得有50公里左右。除了路程以外,其中还得费周折。
如华政桥(学院桥),架设在如今的华东政法大学内,常人根本无法涉足,我起先对其亦不抱希望。曾有过从昌化路码头至丹巴路码头,坐游船经过时拍摄的念头。但在最后一次游走时,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那所大学。我将真实的游历和想法与保安沟通,估计得到了理解,竟被允准入内,让我喜出望外,深表感谢,完成了拍摄。

空中俯瞰自来水桥(近)和四川路桥(远)老照片
游走苏州河,将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难忘经历。若干年后,真到了走不动,哪里也去不了的地步,我还可以重温当年奔六之人,是如何健步行走在苏州河两岸的。那所见到的一组组风景,和当时记录下来的心情文字,或许会作为一种温馨的回忆,心灵的慰藉。
我曾看过娄烨导演的同名影片《苏州河》,讲述了一个城市边缘的悲剧爱情故事;听过上世纪四十年代陈歌辛创作的歌曲《苏州河边》,当年曾被誉为“申江小夜曲”和“东方托赛里”,那些艺术化的演绎,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搜集相关的旧图片和书籍,曾在福州路一家书店觅得由郑祖安编著的《上海历史上的苏州河》一书,史料翔实,图文并茂,让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成为深入了解苏州河珍贵的参考资料。如此这般,很有一种“爱屋及乌”的意味。

历史上的宝成桥老照片,与现在改建的形成强烈的反差
游走苏州河,情思难割舍。我的世界里,苏州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我的生活。它从太湖瓜泾口发源,直至上海外白渡桥东注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上海市境内53.1公里。我现在游走的里程还不到总长的五分之一,不到上海段的二分之一,它终将成为我一生的向往和牵挂。继续西行,或将成为我再一次的选择。
以上老照片翻拍于郑祖安编著的《上海历史上的苏州河》一书,谨此表示感谢
写于2013年12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