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博物馆北大门
去年4月14日和5月8日。我两次去了上海博物馆。花了整整两个半天的功夫,看完了四个楼层的各项展览,这时间花得实在是值得。可谓大开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收获多多。
第一次我是与“大吉行”黄老板(新浪博客名:子牛)一同前往的,他经营各类古玩杂件近二十年,在这方面颇有心得和见地,平时所见之物自然较我多出不少。故其只四个小时便看完了。而我由于见识和积累不多,只得慢慢看个仔细,对有些器物且用照相机拍摄下来,所耗时间自然多出不少。

博物馆内步行楼梯
上海博物馆外观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结构的建筑,总面积为39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29.5米。矗立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紧靠武胜路,东边是车水马龙的西藏中路,西面是格调雅致的黄陂北路。在树木葱茏、绿草如茵的衬托下,显得古朴稳重,气势宏伟。
这种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中独树一帜。据该馆的设计者邢同和先生对“天圆地方”的阐释是:“上海博物馆的‘天圆地方’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

俯视博物馆底层大厅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器形之精美、工艺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上博的四层展厅中,除个别作为临时性的个展之用外,大部分为常设性展厅。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三楼为中国古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玺印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古代家俱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
在上博参观,无疑是在享受艺术的饕鬄盛宴。那灿若星河的一件件展品,代表了我国高度的古代文明,其巧妙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艺水平,凝聚了历代能工巧匠的聪明和才智,有些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反观当下,无论是艺术水准和工艺水平,鲜有能超越前人者,究其原因,艺术商品化气息浓重,从艺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很难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来钻研和提升自身素养和技艺,故在前人面前只有汗颜和喟叹的份了。艺术传承和创新之路漫漫而修远,谁将上下而求索?
今年的3月31日,我又去了上博,想看看有无新的个展开幕。空闲的时间,去那里泡泡,无疑是一种看眼界,长知识、怡性情、悦身心的过程。
若要将这众多展馆中浩如烟海的展品,分门别类一一展示出来,恐怕发个十篇、八篇博文也不为过。然考虑再三,还是作为一篇图文付诸博客。因为所摄图片再多,也难以反映全貌,难免有挂一漏万,以偏概全之嫌;再则,自身摄影水平有限,图片质量亦难以真实再现展品之艺术风貌。
兹将各馆中的展品贴出部分图片,供大家作个大致的观赏和了解。感兴趣且对这方面有所爱好者,一定要去实地观摩,才能一睹古玩珍品的精华和神韵。
中国古代青铜馆

八牛贮贝器(西汉)

兽面纹龙流盉(春秋)

父乙觥(商代)

女跽坐俑(西汉)
大克鼎(西周)
中国古代雕塑馆

陶狗(东汉)

佛石像(东魏)

释迦佛石像(北齐)
观世音菩萨石像(隋)
太子石像(宋)

迦叶木雕头像(唐)

阿难石像(宋)

大日遍照鎏金铜像(大理国)

陶仕女彩绘俑(唐)
菩萨漆金彩绘木像(宋)
中国古代陶瓷馆

绿釉陶鸭(东汉)

彩釉陶马(唐)

越窑青釉海棠碗

青花双凤纹盘(明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扁壶(明永乐)

粉彩蟠桃纹瓶(清雍正)

粉彩八仙人物图瓶(清乾隆)
中国古代书法馆

熹平石经(东汉)

行书阁中帖叶(南宋·吴说)

行书七律诗轴(明·莫是龙)

隶书浣溪沙词轴(清·郑蕙)
楷书轴(清·钱沣)

行书八言联(清·王文治)
中国历代玺印馆

威烈将军银印(西魏)

白玉雕纽印

冻石雕纽印

田黄雕纽印
中国历代绘画馆

山水人物图册(清·倪田)

花卉图册(清·赵之谦)

花卉图册(清·吴昌硕)

溪南八景图册(清·石涛)

花果图卷(明·徐渭)

柳下眠琴图轴(明·仇英)
梅花图册(清·汪士慎)
山水图册(清·高翔)

湖石双鸟图轴(清·朱耷)

墨竹图轴(清·郑燮)
中国古代玉器馆

神像飞鸟纹琮(良渚文化)

神人(石家河文化)

幎目缀玉(西周晚期)

龙(战国)

飞天(唐)
中国古代家俱馆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明)

铁力木床身紫檀木围子罗汉床(明)
紫檀木雕花柜
中国历代钱币馆

釿布(战国·魏)

燕刀(战国·燕)

太平天国(清)

银锭、银饼(清)

光绪十元纸币(清)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

藏族面具

服饰立体展示

服饰平面展示
*
博物馆外观及内景,青铜、雕塑、陶瓷图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3年5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