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古运河畔纺织老厂,今朝时尚文化创意街区
待兜完篦箕巷,已是午饭时分,老大邀我在怀德桥边的一家酒店共进午餐。饭毕,我执意不要再陪同,让他回家休息,其孙子便开车径直送我到了三堡街西段的“运河五号”。其位于京杭大运河南岸,东靠西仓桥,离闹市区仅五分钟车程。前身是第五毛纺织厂,最早的字号则为“恒源畅厂”。

沿街的“恒源畅染织厂”、“常州第五毛纺织厂”招牌犹在

老厂对面京杭大运河南岸的原料码头现已辟为“运河五号码头”

“运河五号码头”的游船
这个由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改造而成的创意街区(一期),成立于2008年12月15日,总占地面积363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000平米。是常州市实施“中部提升”战略、构建“运河历史文化产业带”的重要节点。“运河五号”串联起原有老街、老巷、老厂,提炼出“创意、记忆、工艺”的内涵,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的三大主题,成为一个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服务全面、氛围独特的吸引设计类创意人才和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平台。现为常州市钟楼区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常州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景区”。

锅炉房的烟囱

锅炉房的建筑

锅炉房的招牌

老厂房四周的艺术氛围
常州,是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晚清,当民族工业在中国萌芽之时,常州走出了中国工业之父-盛宣怀;民国,工业步入发展期,常州又出了一位纺织工业巨子-刘国钧,解放后,工业进入全盛时期,常州的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闻名全国。

老厂的污水处理池

进驻的“1819”咖啡吧

在老建筑里设立的“常州画派纪念馆”

看看这四块牌子,就可知道老房子原来的用途
在我的印象中,常州的灯芯绒布深受当时民众的喜爱,早期皆为直条的,有宽窄之分,穿着舒服,十分耐用。后来,大概七十年代末期吧,印花的灯芯绒布面世后,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具美感,一度成为抢手货。我记得曾在上海的永安公司(当时为第十百货商店)二楼布匹柜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买到给夫人做一件外套的料子,做成衣服后,十分好看。

停车场后的锯齿形建筑为老厂的毛纺织车间

放在车间旁的毛纺设备

放在车间旁的毛纺织机

“恒源畅厂”老厂房介绍
虽然这里原来并不是生产灯芯绒布的厂家,但注册为“童鹰牌”商标的毛毯,早在1987年就获得了纺织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奖,并且在1988年获得了国际羊毛局的纯羊毛标志。

放在毛纺车间旁的水洗石槽

老厂的上、下皮辊设备

老厂的染料固色、布料定型设备
如今,当我穿行在偌大的街区内,工厂原有建筑风格独特的房屋历历在目。有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的少部分早期民居、日式建筑,大多数是厂房,尤其是连排锯齿形厂房,独具特色。其不仅见证了这座纺织老厂八十年来的兴衰,华丽蜕变后,其斑驳的老墙、高大的空间、灵动的线条,所承载的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则成为创意人灵感的源泉,打造独特创意空间的理想场所。

“第一章节”红酒会(原职工食堂),东北侧

“第一章节”红酒会(原职工食堂),南立面

“米店”咖啡吧

“秋之白华”侧面

“秋之白华”全景

休闲小站
全国类似的创意园区有不少,真正名副其实,成功运作的不多,目前知名度较高的有北京的798和上海的M50。前者我未去过,但后者我去过多次,还有上海溧阳路的“1933老场坊”。

左:雕塑“花中共读”(现代拼音之父周有光夫妇);右:雕塑“母亲”

行成于思

毛纺车间旁的雕塑小品

五号剧场

五号美术馆
当苏州棉纺行业的老厂人民纺织厂(苏纶纺织厂)倒闭后,其地块已作为纯商业用途的开发,“苏纶场”已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名利场”时,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的创建值得赞许,其不仅保留了“第五毛纺织厂”之“五”的原厂符号,还保留了那些象征工业文明的厂房、设备,还设有一座“恒源畅厂”的陈列馆(下篇再予介绍)。同时,我在街区内还看到,有旅游团带着一批批游客前来观光,积聚人气,看来其前景还是可期待的。

“记忆大道”石碑

“记忆大道”铭记

“记忆大道”西首向东,布满了岁月的记忆

“记忆大道”从东至西,地面石板上镌刻着众多知名企业的印记

“记忆大道”上的常州西仓库,建于1440年
写于2013年2月2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