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五十步笑百步》
文/丛萌
常去上海办事,只要时间允许,我常用的交通方式就是坐公交车。一则可以看看沿途的风景,二则可以听听车上各式人等的交谈。
一日,我从中山公园北(万航渡路)二号门坐921路公交至南京西路黄河路。甫上车,只见一老人刷卡横竖不成,原来时效已过,没有及时去办续期手续。大家就对他说,此事不能叫儿女去办时,他说儿子工作忙,还是自己办吧。中国的老人真是可敬可佩,总能体谅小辈的困难,有事也不好意思去麻烦他。
这时,坐在前面侧位对过的另一老者,对他讲了好几遍应该到哪里去续办手续,但其仍木知木觉,搞不清楚,原来是耳朵有点背。指点的老者当然有些不耐烦了,说你这个人哪能介拎勿清,得侬讲过多少遍了,多大年纪了?老人略带歉意的说九十一了,全车厢的人都有些愕然,直说看不出。我分明看到了指点者脸上尴尬的神情,据我观察其年龄至少要小个十岁吧?
过一会,九十一岁的老人行走自如的下车了,而原先指点他的老人却颤巍巍扶着栏杆下车。见此情景,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指的是有人作战时临阵脱逃,后退五十步者嘲笑退至百步者,而我上面的亲历见闻,则是行走五十步者藐笑已达百步者,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年逾九旬的老人身体健朗,行动自如,只是耳朵有些背。而八旬左右的老者思维尚可,但腿脚不便。人到了这个年纪,身体的某个部件出现些状况,是难以避免的,或者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窃以为,日常生活中此类的情况很多,各人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环境不尽相同,故其知识和才能总有差距。但焉能以己之长,藐笑他人之短乎?况还有年龄之差,性别之分,岂可同日而语,一概而论?
我喜欢中国的成语以及里面的故事,更喜欢其中蕴含的语言智慧和人生哲理。
为此,曾在博客中发过一百零五篇“成语股言”(详见博文分类)的文章,记录和评判了中国股市的某段进程和大事要闻,并介绍了自己作为一个参与和亲历者的喜怒哀乐。
若将“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用于股市,亦颇为贴切。君不见股市中人输钱者众,但输之少者总喜欢拿输之多者说事,暗自庆幸,好像是占了什么便宜似的,真不知道这是何种心态?
写于2013年1月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