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果巷沿河景观
在写常州系列博文第一篇时,就曾经为其定义斟酌再三,终落定“醉意”两字。一则,凡到常州,朋友之间相聚必把酒言欢,总有几分醉意;二则,常州的风土人文,亦让我流连忘返,沉醉于心。真是怎一个“醉”字了得啊!

青果巷沿街面貌

沿街店面
初闻青果巷这个街名,还是在去年一月十四日的下午,当时我正在苏州博物馆听画家杨明义介绍《百桥图》的创作过程。在与听众互动的环节时,一位常州人氏站立起来,想请杨先生去他们那里的青果巷看看,画画古桥和民居。谁料此人便是被人称为“巷痴”的山寨(常州人谓之“大兴佬”)街长潘再生,一个多年来为青果巷的保护奔走呼号之人,其龙城博客名为“青果妙生”。
常州原来还有如此古老的街巷,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正好正月初三(1月25日)去常州与多年好友相聚,午饭后便趁着微醺,走访了这条对我来说新奇而陌生的街巷。


青果巷枕河人家

沿河有一条小道通行,类似纤道


刘氏宗祠

史良故居
午后的古街,显得有些冷清阒静,亲朋好友间可能还在继续着中午的饭局,小巷中鲜有人走过。两边的老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像一个个饱经沧桑、风烛残年的老人,叙说着数百年来曾经发生的故事。触景生情,让我的心情有些怅惘,又有些景仰。
据相关资料介绍: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东至和平路琢初桥,西面直通商业中心南大街,南面是护城河,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其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当时运河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青果巷面临城区运河段,沿岸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各类果品店铺林立,旧有“千果巷”之称。《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因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故缠为现在的“青果巷”。





幽长的小巷,布满沧桑斑驳
一条长街伴着一条长河,给常州城留下了仅存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原生态风貌,给常州人留下了仅存的一处发思古之幽情、寻先祖之遗迹的旧地。在这条长约九百多米的街巷里,凝聚着数千年常州古迹的精华,荟萃了数不尽的人物精英。





小巷内破旧不堪的民居

石库门上还留着文革的痕迹
青果巷谐称“三名巷“,即名人巷、明清巷和民俗巷。一是名人故居巷。内有瞿秋白诞生地八桂堂天香楼、唐荆川贞和堂、刘国钧故居、赵元任故居、恽鸿仪故居等名人故居和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出生地“礼和堂”,再加上史良故居、汤贻汾故居、李伯元故居,常州有近半数的名人故居(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此,这在全国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也不多见。二是明清古城巷。青果巷街区是常州现今唯一能展示常州“河抱古城、城河相依”古城特色和传统民居风貌的地块,以“六古”(古街、古巷、古桥、古河、古树、古井)为整体主结构,体现常州传统民居临河而建、院落相叠的独特肌理和粉墙黛瓦、巷深弄幽的建筑风貌。三是古戏楼民俗风情巷。常州历史上有众多的古戏楼,现保存比较完好的有六座,青果巷地段拥有阳湖县城隍庙戏楼和杨氏家庭戏楼两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幽深的弄堂
漫步在如此明清古风浓郁,人文积淀深厚的街巷中,亲身感受历史上众多乓乓响的名人荟萃于此,光环耀人,又亲眼目睹这条老街的沧桑斑驳,破旧不堪。难怪有人发出了“青果巷活得好苦好累啊”的感叹。

青果巷东首,常州最古老的石拱桥“新坊桥”(始建于梁代,公元533年)远景

新坊桥近观

新坊桥石阶

重修新坊桥记

青果巷东首“琢初桥”,位于新坊桥西

中新桥
目前,这条早就被常州市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青果巷,已进入了保护性改造的程序。其用地面积约八公顷的保护范围内,东起正素巷,南至市河南岸,西至晋陵中路,北临古村,最终将打造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历史文化街区。我期待着这条“垂垂老矣”的古街重获新生,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青果巷2号创意园区




创意园区内的奇石馆
另据悉,一部以青果巷为题材背景的二十五集同名电视连续剧《青果巷》业已开拍。此剧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广播电视台、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与常州晋陵投资集团联合投拍,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承制,由何政军、王力可主演,我也期待着其早日开播。

小桥静卧,通向未来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3年1月1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