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屐痕甬城(19):《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

标签:
文学/原创摄影见闻宁波伏跗室 |
分类: 萍踪浮影 |
现今的宁波可谓是时尚之都,到处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但作为有着1180余年历史的古城,昔日曾经的辉煌,古代文明的物证,究竟还有多少遗存?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究竟有多少已被蚕食,在人们的视线中迅速地消失?这是值得每一个市民关心,尤其是为官者深思的现实问题。
现由原生态云南餐厅在内经营,名为阿诗玛庭院。摄于永寿街东口
搞城市建设,是否一定要将原来的古旧建筑彻底铲除,以至销声匿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城,这些老街区毫无疑问有着永久保留的价值。但能保留多久?却不得而知。
街区和房子不可避免地衰老着,与旁边年轻而蓬勃的新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发商们计算着黄金地段的利润;因普遍缺少煤卫设施,周边环境脏乱差,原住民们亦渴望着改善生活条件;等等……
于是,这些老房子、老街巷不久以后就会在这个城市消失,这或许已成为每个古城旧貌换新颜的大势所趋。我们不免担忧,这种不断的风化消殒,作为一个现代人,到时还能找得到其历史的痕迹吗?这种脱离了历史根系的发展,其究竟能走多远,是否可持续发展?
那日我参观的位于孝闻街的“伏跗室”,与北边的那条永寿街一起,已被宁波市列入市级保护级别的,地处鼓楼范围内的三大历史街区之一。根据规划,今后将重点保护现道路格局、传统建筑和高墙深巷的传统风貌,通过依照原貌逐一修缮整饰,使之成为宁波城区内较典型的明清住宅建筑传统风貌街区。
这片被列入保护范围历史街区,东起孝闻街、呼童路,西至文昌街,并以永寿街为中轴线,南起孝闻街73弄,北至西河沿,其中从南向北还间有几条东西向的街巷,依次为尚书巷、宝兴巷,永寿街、费家巷。格局酷似一个加长的“目”字。我在永寿街和文昌街交汇处的墙上,看到了该区域的规划改造示意图,上面写得明确无误。
作为一个童年时代,乃至青年上半期居住在小巷里的我来说,忽然见到这片老街巷,旧房子,无疑有着一种亲切感,记忆的闸门会瞬间打开,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旧时的青葱岁月。
我大约折来返去地兜了三四圈,这边看看,那边问问,见那里居住着不少来宁波打工或做小买卖的外地人,尽管居住条件差些,但就图一个在闹市中心地段,有生意好做。而听那些正宗的老宁波们的口气,则已住腻了这些老房子,都等着搬迁呢。
是的,人类的社会活动总是逐渐从低级到高级,生活首当其冲,概莫能外。若干年来,老街区和旧房子欠账太多。若能彻底改观其街巷整体环境,完善房屋居住设施,修就如旧,保持原貌,并适当的让居民们回迁,则历史街区不仅整洁美观,仍具有相当的人气。
如若不然,则为旧城保护和改造之大忌也!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