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世博(1):《写在前面的话》
图文/丛萌
绿化造型
2010年5月29日,终于开始了我的世博之旅。原先说好车停浦东四号门的,不知怎么停到了浦西的三号门。于是只能听天由命,随遇而安了。
万科馆
信息通讯馆

船舶馆
上午九点半到达浦西,按次序迂回经过了长约10米,宽约1米的14条通道,照例再经过安检程序入园。当时感到游人不算太多,但并非没有看点,那体现现代文明的诸多工业馆,如通讯、石油、万科、船舶等,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展示均可圈可点。而我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那宽广而舒畅的滨江大道上,或近观那一座座富有创意的雕塑,或写实展示力量,或抽象张扬个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在以后的博文中专题介绍);或远眺浦东那一个个气势恢宏的标志性场馆,感受它那钢筋铁骨中展现出的柔美。
废弃的烟囱塑成了硕大的温度计
文化演艺中心
在万科馆的前面,我遇到了中国少年报常熟记者站的小朋友,接受了他们简短的采访,并彼此交了朋友。,他们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谈吐,童稚中显露的老练,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世博会为国人提供了一个不出国门看世界的机会,也给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闯世界的平台。
可爱的小记者
中午十二点,我到了浦东,只感到人山人海(第二天早晨听中央台《朝闻天下》说,是日单日入园人数首破五十万,难怪如此了)。这对举办国的组织工作确实是一个整体检阅,对国人的国民素质也是一个考量。总的感觉是太嘈杂,入园人数不加控制,犹如赶集、庙会一般;卫生差,排队通道纸屑满地,保洁人员不便清扫,无暇顾及;素质低,跨线钻绳屡见不鲜,为工作人员或洋人所耻笑。处于这种情况,只能既来之,则泰然处之,默然视之,但求自律,不诟人病,抓紧时间排队等候。
中国馆
至晚上七点钟,先后去了土耳其,乌克兰,挪威,冰岛,西班牙,意大利六个馆,并还在购买的世博护照和集邮护照上盖章,也算是十分紧凑了。场馆内所拍的照片,囿于十分拥挤的环境,故并不太理想,只能选出部分供博友们一起交流分享。
日本馆
之前曾在网上看到一篇“不到世博会,不知道身体有多差”的文章,好在自己身体不错,将近十个小时几乎没坐,两顿用餐也是在排队等候中完成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多看几个馆。可谓:热情几分,痴心一片“了。
世博会中轴线
不知怎的,我第一个就撞进了“土耳其馆”,也许是那远古的呼唤吧?
(请 看
下 篇)
写于2010年6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