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2009-10-30 13:43:46)
标签:

文学/原创

旅游

镇江南山

招隐寺

文化

分类: 萍踪浮影

三、招 隐 寺 (上)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招隐山门上“城市山林”四字赫然醒目,乃北宋四大书画家之一米芾的真迹放大而成。

 

    尽管有前述的种种不如意,但南山还是值得一去,因为它有其精华所在—招隐寺。到此一游,也就不枉此行了。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招隐”石牌坊,由四根石柱组成。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1981年重建。坊上有石刻,分为“上额”、“下额”、“内联”、“外联”,当中

                    的这幅楹联比较珍贵是400多年前的原石原刻。上额:“宋戴颙高隐处”;下额:

                    “招隐”;内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外联:“烟雨

               鹤林开画本,春咏鹂唱忆”,含蓄地告诉大家,招隐寺从南朝到北宋曾

                    经在这里隐居过的三位文人,即颙、萧统米芾

 

    招隐寺,是南山最大的一个景区。进得寺来,但见丛林遍野,满目葱茏;亭台楼阁,隐约掩映;泉潺鸟鸣,野趣横生。倏倏乎追忆人文,悠悠乎溯古生情。仿佛思想穿越了时空,心神得到了净化。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选亭,亭身主体为十字亭,是为了纪念2002

                                 年10月在招隐寺召开的《文选》国际学术研讨会修建

                                 的。这里的另一层意思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很

                                 多十字路口我们一定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碑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映山厅”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听鹂山房外景

                       戴顒与他女儿在此整整隐居了二十五年,其间从半山腰到山顶建造了三百多间

                   房子。隐居时,他迷上了山上的黄鹂歌啭。他在听鹂山房听鹂整弦、兴声变曲,在

                   我国音乐史上,共留下了15部名曲和1部长曲,尤为出名的三部曲就在听鹂山房作曲

                   成功:即《游弦》、《广陵》、《止息》。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听鹂山房主屋

 

                       戴颙字仲若,刘宋元嘉年间隐士,诗文、雕塑、音乐无一不精,一生不求仕

                   禄,倜傥豪放,洁身自好、归隐南山,制桐木长琴,携斗酒双柑与林下石旁,静

                   听黄鹂转抚琴,整弦新声变曲其声若鹂鸣婉转动人,万人为之倾倒。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戴颙操琴铜像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如斯亭”和“如斯亭碑”

                    为明万历年间郡守林华取《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意命名,

                   形容亭畔之“鹿跑泉”泉水源源不断。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虎跑泉”

                     相传为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中,饮水困难,群虎为其刨出此泉,故名。“虎

                    跑泉”三字为明崇祯年间知府程峋书。泉上有亭名“万古常青亭”。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韶华楼”

 

【原创】镇江游:《南山之招隐寺》(上)

“芝兰堂”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