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杂谈:《晒书节引发的话题》(2)

(2009-06-30 20:29:19)
标签:

文学/原创

晒书节

文化

杂谈

分类: 世事洞明

《晒书节引发的话题》(2)

 

图文/丛萌

 

【原创】杂谈:《晒书节引发的话题》(2)

 

    以上照片,翻拍于苏州《城市商报》2009年6月28日第三版,有关“首届平江晒书节”的报道,其中有两处用词是标新立异的。例如将“底蕴”写成“底韵”;将“火爆”写为“火暴”。后者一般不这样写,但尚能说得过去,但前者就有点莫名奇妙了,可能是记者为了抒发一下心底的韵味吧?

    “文化底蕴”谓何东东?愚以为是“人或者人群所具有的,经过长期积累、沉淀以及演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苏州这座古城,正是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出彩。但千百年来,似乎“底蕴有余,创新不足”。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创新”已被列入城市精神口号之一,市委、市政府也时常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欲将苏州从加工型城市转变为创新型的城市。

    其实,说苏州缺乏创新精神,是有点冤枉的。苏州在从消费型向工业化进程中,是向来不乏创新的,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就以家电为例:苏州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就有过“四大名旦”的殊荣。如“孔雀牌”电视机,“春花牌”吸尘器,“长城牌”电扇,“香雪海牌”电冰箱,这在全国都是叫得响的品牌,时常供不应求。但曾几何时,“孔雀”飞走了,“春花”谢了,“长城”倒了,“香雪海”香消玉殒了,市场上再也难见其身影,只在市民心里留下美好的记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还有太仓的“江南牌”窗式空调,据说起步在全国是最早的,但结局也是很早退出历史舞台。

    起初的“苏州创造”转化为“苏州制造”时,力量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那时,国内还没有“海尔”、“长虹”、“春兰”等这些响当当的名牌;而当家电市场群雄逐鹿,外资涌入后,“苏州制造”没有成功地再现“苏州创造”,过程是痛苦的,教训是深刻的。直到现在,苏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品牌,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为数不多,与苏州的人均GDP和城市地位极不相称。

    苏州人有句俗语,叫做“头新鲜,尾巴厌”,用成语来解释就是“虎头蛇尾”。如何把创新精神融于持之以恒中,是苏州面向未来亟待解决的课题,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看来,有些约定俗成的词语,经“创新”后不知能否得到大众的认可,是否有生命力?而有些必须创新,与时俱进的领域,如墨守成规,则会断送原本美好远大的前程。

    由记者所谓的词语“创新”,引发了这些感想,不知是否能唤起大家的共鸣?

 

                                                                写于2009年6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