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杂谈:《晒书节引发的话题》(1)

(2009-06-29 20:22:23)
标签:

文学/原创

晒书节

文化

杂谈

分类: 世事洞明

《晒书节引发的话题》(1)

 

图文/丛萌

 

【原创】杂谈:《晒书节引发的话题》(1)

 

    晒书是一种文化,古已有之,如今能发扬光大,实乃一桩幸事。

    2009年6月27日,苏州市举行了“首届平江晒书节”,这是继去年9月28日苏州独墅湖图书馆主办的“晒书会”后的又一文化活动。之前有成都“新华文轩晒书节”(2008.5)和深圳图书馆“晒书会”(2008.11)也相继举办过,以“晒书、晒人、晒思想”为宗旨,“交流、交换、交朋友”为形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

    6月28日的苏州《城市商报》在头版头条,冠以“平江路上昨日处处爱书人”的醒目标题,并以第3版整版,第4版半版的篇幅,报道了晒书节当天开幕的情况,力度不可谓不大。因为本届晒书节就是由市文广新局和平江区政府主办,人民画报社和《城市商报》协办的,尽一下宣传报道的责任亦有必要,无可厚非。

    但给我的直接感觉是,除了评选出苏州民间十大藏书外,其余乏善可陈,这与一个有着2500多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苏州是不相吻合的。

    何以见得?

    其一,天时。定于6月27日,是想凑一个苏州历史上有六月六晒书的习俗。殊不知天公不作美,今年梅雨期较往年推迟了将近半个月,气象台于6月26日方宣布苏州入梅。晒书节开幕的早晨,还下了雷阵雨,给“过节”的人们带来丝丝担忧。

    再说梅雨季节晒书,空气湿度大,对书籍,尤其是古籍善本是一个大忌。根据苏州的气象条件,还不如选择古人七月七晒书习俗的时间段为好。

    其二,地利。晒书节地点选择在平江路历史街区,这是个好主意。但不知什么原因,我当天下午一点左右去的时候,从公布的指定地点平江路大儒巷,一直至菉葭巷,静悄悄的,竟未看到晒书节的迹象。经人指点,才找到了位于菉葭巷的潘宅。是否说明主办方忽视了十分细微但切实有用的东西?

    其三,人和。苏州是历史上文人学士辈出的地方,崇文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是当今苏州城市精神之一。平日里,只要你去新华书店,古旧书店和文化市场转转,就能领略到的旺盛的人气。

原本我想晒书节也一定是人头攒动,结果是门可罗雀。买书的寥寥无几,就连卖书的摊位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可能是早上开幕后,人们看个热闹后就一哄而散吧,但这可是晒书节当天的午后啊!接下来的两天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怎么能体现苏州人的书生气呢?

    综上所述,天时虽不宜,地利、人和应可,问题不知出在什么地方?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吁请有关部门今后搞类似活动前,自己先要想明白,活动不能光满足于流于形式,显示政绩;而要致力于提升水平,彰显价值。

 

                                                              写于2009年6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