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024-11-05 11:39:22)
标签:

旅游

图片

历史

文化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
     

            周鸣天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指;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新疆的坎儿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疆的坎儿井”!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达坂古城位于乌鲁木齐与吐鲁番之间,现只剩下残垣断壁,“达坂”维吾尔语是“山的脊梁”即隘口。“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王洛宾先生30年代的一曲诙谐轻快的《达坂城的姑娘》,唱红了大江南北而蜚声海外。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吐鲁番盆地(Turpan Basin)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也是中国地势最低(-154.31米)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不超过海拔500米。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4、早在六七千年前,吐鲁番盆地就有了人类活动,并已经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吐鲁番人已经学会打磨和使用细叶石器及石矛、石刀,还会用穿孔的小砾石作装饰,并能制造彩绘陶器。人类生活确切无疑的在吐鲁番盆地展开了。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5、沿312国道前行,312国道从河西走廊西段的酒泉市瓜州县向西北行进,进入新疆境内的哈密和吐鲁番,途中参观吐鲁番的玉石展览馆。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6、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是在其独特地理环境下的地上地下立体综合水利工程;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涝坝)等部分组成;坎儿井利用天山雪水,通过竖井和暗渠将地下水引出地表进行灌溉,坎儿井因其独特的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而著称,解决了沙漠地区的用水问题。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7、吐鲁番地势低洼,夏日经常气温在摄氏度以上,蒸发强烈,而坎儿井水全在暗洞里流淌,避免阳光照射,也就减少了水量蒸发损失,避免风砂掩埋输水建筑物。在20世纪50年代末,全新疆有水坎儿井数量高达1784条,年出水量为6.8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高达24200公顷。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8、2024年9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成功入选。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9、坎儿井的出水量从1957年开始,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坎儿井的发展到达巅峰时期,1957年年出水量为7.6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曾高达36.16万亩。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0、王国维 《西域井渠考》:“ 西域本无此法,及汉通西域 ,以塞外乏水,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竖井的深度,上游约40至70米,有深达100米的,中游约20至40米,下游段约为3至15米。其断面一般为矩形,长边顺暗渠方向。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1、在古代没有机器设备的情况下,完全是靠人工在地下建成的坎儿井,这不仅是一种水利工程,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农业、生态、科研和文化旅游价值。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2、坎儿井是祖先遗留的宝贵水文化遗产,是少见的集水利遗产和文化遗传属性于一身的综合遗产。最长的坎儿井是都善县的红土坎儿。该坎儿井在鄯善县葡萄开发公司东1.5公里处,全长25公里,日浇地58亩。最短的坎儿井是吐鲁番市乌江布拉克坎儿井,全长约30米。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3、浅层地下水是作为坎儿井的水源,只有其资源的不断补给才能维持坎儿井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机电井在坎儿井绿洲灌溉区内大量的修建及无序式地开采,导致浅层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引起坎儿井干涸数量的增加。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4、辘轳,亦称鹿脩,现代仍有三脚架式手摇曲肩辘轳,它是一种靠人力来提取土石或淤积物的专用工具。还有长方形框架式辘轳,主要是靠畜力来提取出井内土石或淤积物的工具。从井下提土时,都配有一根比竖井深度稍长一些的绳子,其质地一般是牲畜毛或麻。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5、 距今约3000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游牧的人们逐渐定居下来,生产方式也从以采集、狩猎为主向农业为主转变。据记载,吐鲁番盆地的土著民族是姑师人,他们早在 2200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6、坎儿井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具、新疆坎儿井的开挖工艺,基本上仍保留着旧的传统。在1987年“五道林坎儿井修缮记”中有所记录。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7、根据耕地或拟垦荒地位置,向上游寻找水源并估计潜流水位的埋深,确定坎儿井的布置。根据可能穿过的土层性质,考虑暗渠的适宜纵坡。然后开挖暗渠,一般先从下游开始,先挖明渠的首段和坎儿井的龙口,然后向上游逐段布置竖井开挖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8、暗渠,也称集水廊道或输水廊道。首部为集水段,在潜水位下开挖,引取地下潜流,一般为一个头,长50至100米。暗渠的长度,视潜水位的埋藏深度、暗渠的纵坡和地面的坡降而定,一般3至5公里,最长的超过10公里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19、坎儿井是具有古老传承的地下水供给途径。坎儿井井水不经过地表,直接利用地势的落差通过地下暗渠进行输送,不易受到季节以及风沙的袭扰,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分的蒸发。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0、当初是人们缺乏把各山溪地表径流由戈壁长距离引入灌区的手段以及缺乏提水机械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水文地质的特点,创造出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1、“坎儿井人家”以其传统民居的生土建筑,具有亲近自然、施工简单、节省能源,冬暖夏凉的特点,是吐鲁番人民的创举。年龄最大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吐尔”,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1520年挖成,至今已473岁了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2、在竖井中部的通道旁的通风口,可以观看到竖井取土升降过程。竖井最深的坎儿井是鄯善县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东部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全长20.7公里,井深98米,日浇地25亩,开凿于1990年。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3、地面上的坎儿井人家一角,房屋周围绿树环绕,在艳阳下也不觉炎热。艾丁湖和坎儿井作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主要的供给源,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吐鲁番地区人们的用水需求。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4、坎儿井涝坝也有人叫作蓄水池。坎儿井涝坝是根据坎儿井的水量定期蓄水、升温、集中灌溉的调节工程。坎儿井涝坝周围常常绿荫葱葱,吸引各种生物,改善村庄小生态环境,解决人类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5、坎儿井人家一角,与一般农家无异;农具、炊具、锅盆碗盏、睡觉起居生活用品。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6、这是“古坎儿井民居”地面上操作情景。背景还绘有一幅佛像。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通常采用土拱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隔热和防寒,使得室内温度适宜。土拱房的建筑风格独特,反映了维吾尔族的文化和历史。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7、右旁是标为“高昌民居”(‌吐鲁番在古代被称为高昌)的传统民居建筑。维吾尔族民居均为独门独院的庭院式布局,其建筑特点为土拱平房,居民当年生活、生产状况。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8、晾葡萄干的荫房为方方的土房子、四面用士坯砌出透空的墙、葡萄就长串长串的在里面挂着,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吹上40多天,就成葡萄干了。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29、在葡萄沟果农餐厅就餐。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境内一处沟谷(景区),因盛产葡萄而得名。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布依鲁克”,意思是“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0、品尝新疆菜肴。葡萄园,居住着9000余名维吾尔、回、汉等农民。布依鲁克河(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火焰山形成反差。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1、由于古地中海的关闭和印度板块的碰撞,西北地区变得干旱,沙漠化加剧。在这种环境下,吐鲁番盆地北缘的一些沉积岩层受到强烈侵蚀、风化和剥蚀,形成了一系列断层、裂隙和不整合面。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2、麻扎村?四面环山,逐绿洲而建,苏贝希河穿村而过,串联六个聚落组团。村落耕地近水分布,民居与耕地相依,临水而居。民居建在坡间台地上,随地形起伏三五成组,高低错落,融于环境。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3、远处山沟里还有电线杆、电线塔、屋舍,山坡也有少部绿黄色,不知是否也是麻扎村村民在此生活。选址暗合适应坡谷地形和向阳背风的沙漠戈壁地形气候的合理结果。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4、这些山坡岩层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含有丰富的氧化铁和氧化锰,这就是它们呈现褐色、赭红色的原因。盆地北缘的博格达山急剧上升,而盆地南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较小,两山之间断裂陷落,最终形成了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5、吐峪沟乡地处火焰山中端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盆地;境内最高峰火焰山,位于吐峪沟大峡谷,海拔831.7米,最低点海拔50米。东与鲁克沁镇、连木沁镇、达朗坎乡相连,南与达朗坎乡相连,西、北与吐鲁番市胜金乡、二堡乡、三堡乡接壤。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6、宋政厚在其《吐鲁番坎儿井传奇》一文中引用了在吐鲁番流传甚广的一则民间故事:说相传古时候,有位年轻的人,赶着羊群来到吐鲁番,四处寻找水草丰茂的绿地。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7、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片苦旱的荒漠。牧人并不气馁,他跑遍了火洲大地,终于见到一片绿茵茵的洼地,长满着茂密的青草,只是不见水的影子。眼看着羊群因缺水即将渴死,他心急如焚,便动手在草地上掘土找水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8、这时,过路人摇着头劝他:“别费劲了小伙子,水是到不了吐鲁番的,它在半路上就让太阳和戈壁合谋分光了!”“真的是这样吗?”年轻人思忖着:“不是说,绿草和清泉是一对天生的情人吗?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39、既然见到了绿草,就一定能找到它的情侣。”于是,他歇口气,擦把汗,继续向地下开掘。当挖到几丈深时,水像珍珠似的从沙隙中涌了出来,汨汨欢唱,比甘露还甜。人畜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突然出现了。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40、为了不让泉水被太阳夺走,聪明的牧人顺着北高南低的地势每隔几十步开凿一眼竖井,再以竖井作为出口,掏挖地下暗渠,使竖井、暗渠连通一体,形成长长的流水,一直流到盆地低处,流水终于露出地面了;坎儿井节约能源消耗,能自流灌溉。坎儿井可以把地下水源不断送往农田和果园,灌溉农作物。

(部分资料摘至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