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周鸣天

标签:
旅游图片历史文化 |
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新疆坎儿井|

2、达坂古城位于乌鲁木齐与吐鲁番之间,现只剩下残垣断壁,“达坂”维吾尔语是“山的脊梁”即隘口。“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王洛宾先生30年代的一曲诙谐轻快的《达坂城的姑娘》,唱红了大江南北而蜚声海外。

3、吐鲁番盆地(Turpan Basin)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也是中国地势最低(-154.31米)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不超过海拔500米。

4、早在六七千年前,吐鲁番盆地就有了人类活动,并已经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吐鲁番人已经学会打磨和使用细叶石器及石矛、石刀,还会用穿孔的小砾石作装饰,并能制造彩绘陶器。人类生活确切无疑的在吐鲁番盆地展开了。

6、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是在其独特地理环境下的地上地下立体综合水利工程;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涝坝)等部分组成;坎儿井利用天山雪水,通过竖井和暗渠将地下水引出地表进行灌溉,坎儿井因其独特的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而著称,解决了沙漠地区的用水问题。

7、吐鲁番地势低洼,夏日经常气温在摄氏度以上,蒸发强烈,而坎儿井水全在暗洞里流淌,避免阳光照射,也就减少了水量蒸发损失,避免风砂掩埋输水建筑物。在20世纪50年代末,全新疆有水坎儿井数量高达1784条,年出水量为6.8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高达24200公顷。

8、2024年9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成功入选。

9、坎儿井的出水量从1957年开始,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坎儿井的发展到达巅峰时期,1957年年出水量为7.6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曾高达36.16万亩。

10、王国维 《西域井渠考》:“ 西域本无此法,及汉通西域 ,以塞外乏水,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竖井的深度,上游约40至70米,有深达100米的,中游约20至40米,下游段约为3至15米。其断面一般为矩形,长边顺暗渠方向。

12、坎儿井是祖先遗留的宝贵水文化遗产,是少见的集水利遗产和文化遗传属性于一身的综合遗产。最长的坎儿井是都善县的红土坎儿。该坎儿井在鄯善县葡萄开发公司东1.5公里处,全长25公里,日浇地58亩。最短的坎儿井是吐鲁番市乌江布拉克坎儿井,全长约30米。

13、浅层地下水是作为坎儿井的水源,只有其资源的不断补给才能维持坎儿井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机电井在坎儿井绿洲灌溉区内大量的修建及无序式地开采,导致浅层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引起坎儿井干涸数量的增加。

14、辘轳,亦称鹿脩,现代仍有三脚架式手摇曲肩辘轳,它是一种靠人力来提取土石或淤积物的专用工具。还有长方形框架式辘轳,主要是靠畜力来提取出井内土石或淤积物的工具。从井下提土时,都配有一根比竖井深度稍长一些的绳子,其质地一般是牲畜毛或麻。


16、坎儿井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具、新疆坎儿井的开挖工艺,基本上仍保留着旧的传统。在1987年“五道林坎儿井修缮记”中有所记录。

17、根据耕地或拟垦荒地位置,向上游寻找水源并估计潜流水位的埋深,确定坎儿井的布置。根据可能穿过的土层性质,考虑暗渠的适宜纵坡。然后开挖暗渠,一般先从下游开始,先挖明渠的首段和坎儿井的龙口,然后向上游逐段布置竖井开挖

18、暗渠,也称集水廊道或输水廊道。首部为集水段,在潜水位下开挖,引取地下潜流,一般为一个头,长50至100米。暗渠的长度,视潜水位的埋藏深度、暗渠的纵坡和地面的坡降而定,一般3至5公里,最长的超过10公里

21、“坎儿井人家”以其传统民居的生土建筑,具有亲近自然、施工简单、节省能源,冬暖夏凉的特点,是吐鲁番人民的创举。年龄最大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吐尔”,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1520年挖成,至今已473岁了

24、坎儿井涝坝也有人叫作蓄水池。坎儿井涝坝是根据坎儿井的水量定期蓄水、升温、集中灌溉的调节工程。坎儿井涝坝周围常常绿荫葱葱,吸引各种生物,改善村庄小生态环境,解决人类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25、坎儿井人家一角,与一般农家无异;农具、炊具、锅盆碗盏、睡觉起居生活用品。

34、这些山坡岩层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含有丰富的氧化铁和氧化锰,这就是它们呈现褐色、赭红色的原因。盆地北缘的博格达山急剧上升,而盆地南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较小,两山之间断裂陷落,最终形成了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

35、吐峪沟乡地处火焰山中端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盆地;境内最高峰火焰山,位于吐峪沟大峡谷,海拔831.7米,最低点海拔50米。东与鲁克沁镇、连木沁镇、达朗坎乡相连,南与达朗坎乡相连,西、北与吐鲁番市胜金乡、二堡乡、三堡乡接壤。

39、既然见到了绿草,就一定能找到它的情侣。”于是,他歇口气,擦把汗,继续向地下开掘。当挖到几丈深时,水像珍珠似的从沙隙中涌了出来,汨汨欢唱,比甘露还甜。人畜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突然出现了。

40、为了不让泉水被太阳夺走,聪明的牧人顺着北高南低的地势每隔几十步开凿一眼竖井,再以竖井作为出口,掏挖地下暗渠,使竖井、暗渠连通一体,形成长长的流水,一直流到盆地低处,流水终于露出地面了;坎儿井节约能源消耗,能自流灌溉。坎儿井可以把地下水源不断送往农田和果园,灌溉农作物。
(部分资料摘至百度)
前一篇:天山天池摄影|周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