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术登楼共诩丹青手周鸣天2001年10月25日特刊

标签:
时评文化历史教育图片 |
造之辛苦,几个月来为筹划铸铜工作之疲惫,伴随着绝望一起向我袭来,我很清楚翻铜的失败可能会导致我们家庭经济的破产……“先生为之八方奔走四方设法,找到当时的成都市市长余中英先生、四川美协名誉会长张群等,最后两次追加了预算才得以铸成。
先生与著名画家张善子、张大千兄弟之间更是莫逆之交。40年代曾与大千先生合作"雪鸦图",大千先生敦煌写生回成都办画展,税局拟征收
"直接税",后经先生多次与税局局长孙邦治洽谈得以作罢免征。1940年张善子先生病故后,先生写长挽悼之。当80年代远居台湾的大千先生得知先生尚健在,特托其女儿张心瑞带回成都一幅“垂丝海棠“图赠与先生。图上题有"七一年壬戍四月写,呈采芹道兄赐留。老病缠身,眼昏手掣,不足辱教,聊以为念耳……"画幅两边题有诗一首:“锦绣果城忆旧游,昌州香梦接嘉州,卅年家国关忧乐,画里应嗟我白头。“稍后,又托人带来由张群敬题《张大千画集第二集》画册一本,上有大千先生题赠“七十一年壬戍闰四月里,采芹宗长兄教正”。几个月后,大千先生与世长辞。此画成了大千先生最后寄往大陆的珍品了。先生悲痛之佘作长挽一幅以寄托哀思:"是画苑大宗师,别开生面,绍往招来,兄弟情数十载间,写意花枝还赠我,为中华文明使,遍历他邦,扬声播艺,日月潭三千里外,招魂锦水遽哭君"。
先生的画早在二三十年代上海金城工艺社就出版了”采芹画集”和”采芹近墨”.当时上海出版的《良友》、《文华》、《美术生活》等杂志画报也曾发表过先生的作品,先生同时还编著了《中国画论》,《国画浅谈》等著作和大量教材。建国初期,先生于1954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中央文化部就收购了先生的墨竹,并运往日本展览。195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牡丹,1959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朱藤八哥’,1979年赵紫阳总理出访英国时还带了先生的一幅《墨竹图》赠给英国女皇伊丽莎自二世,现在此图陈列于英国皇家博物馆。1981年瑞典国王及皇后来华访问时,通过外交部及美协指名要先生的一幅
《朱藤双燕图》,并视为珍品。1982年中国美术馆又收藏了先生的’墨竹’一幅,先生一生举办过多次画展,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大量作品,同时被载入中国美术名人大辞典。1984年9月由成都市邮票公司发行了"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首届蓉城集邮展览"首日封。首日封上是先生以成都市市花为主题创作的芙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