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4140952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往日之旅【藏区行】-游走澜沧江大峡谷
(2022-05-30 05:49:2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
往日之旅【藏区行】-游走澜沧江大峡谷
作者:
tigerzyz
由于地震水毁导致断路,放弃前往墨脱,加之此行不打算再次深入进藏,故原路返回邦达。与
G317
不同,
G318
沿线的降水量较大,山体结构松散,塌方断路时常可见,来这里的游客们或多或少都会留些遗憾。正如一位博友在评述我上一篇游记时所说的“
这也正是藏区的魅力所在,有那么多的不确定,那么多的向往和遗憾,也为下回再走一次留下了理由
"
。从邦达东行,经左贡至芒康,澜沧江大峡谷和芒康千年古盐田是此段行程游览的主题。在芒康离开
G318
,沿着
G214
向南进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信奉雍仲本教的藏人和纳西族人的居住地,这里也是我们此次藏区行进入的第九个藏族自治州。翻过云雾缭绕的红拉山口,山下就是中国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峡谷之一的澜沧江大峡谷,呼啸的澜沧江在蜿蜒狭窄的峡谷之中,气势磅礴、回转跳跃,如同万马奔腾。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芒康纳西族千年古盐田就在澜沧江畔,一个至今仍在产盐、已有
1300
多年历史的盐田。
邦达至左贡,
路程
110
公里,大山之中的路段。此路段很有特色,被称为红山线,一路红山、红土,藏东红土地的脆弱与壮美在这里一览无余。说它脆弱,是因为这里的岩壁非常酥松,好似渣土堆,一条细小的流水,就能把山体冲刷出巨大的沟壑。说它壮美,远观近览眼前的山体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山运动中,在地表深处炽热岩浆的作用下,一层层不同色彩的岩石点缀在红色的山体中,孕育出高原上少有的丹霞美景。
翻越东达山垭口
。从左贡前往藏、滇、川三省交界的芒康,虽仅有
156
公里,但要连续翻越东达山、觉巴山、拉乌山三座大山。东达山高耸入云,一年四季都有雪,是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圣地。东达山垭口海拔
5008
米,原为
G318
川藏南线上第二高的垭口(第一高是米拉山口,
5013
米),也是整个川藏公路的第三高垭口(最高的是川藏北线上的雀儿山垭口)。不过如今已有变化,东达山垭口新测海拔
5130
米,成为了川藏公路上最高的垭口。在公路没有修好之前这里曾也是一个谈虎色变的路段,但如今盘山公路的路况非常好,使你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山顶垭口处的豪华观景台。
觉巴山
,爬上山顶才发现这儿的盘山公路称得上是
G318
全线最惊险的路段之一,海拔虽然只有
3930
米,但道路完全盘旋在陡峭的山顶之上,比怒江
72
拐有过之而无不及,松散的山体岩石使得当年中国军人为开凿此山路,立下血书,用生命和鲜血征服了这座高山,为此不少战士长眠于此。如今这里公路的维护可能已经交给了地方,因为我们看到一位藏族女修路工正跪在路旁修理路基。相比怒江
72
拐
,
觉巴山的公路旁设置了很多观景台,停车很方便,很适合旅游者,特别是摄影爱好者。
翻过垭口,汽车沿觉巴山盘山路向下行驶,红山线除了红山、红土外,又增加了红水,含沙量极高的红色澜沧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上次看到澜沧江还是几天前在昌都呢。如美镇位于觉巴山脚下,澜沧江大峡谷西岸,旁边是横卧在澜沧江上的竹卡大桥。中午我们在如美镇吃午餐,那里海拔只有
2630
米,位于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最佳大峡谷之一的澜沧江大峡谷的最北端。
拉乌山口
海拔
4338
米,山体比较平缓,沿途植被茂盛,山下澜沧江东岸是澜沧江峡谷中人烟比较稠密的地方。悠悠康乐,风光壮美,高原的粗犷与农家的精琢绘制了这里的一切。
此时肥沃的农田草场成熟了,就像铺上了一片金黄色的地毯!良滩沃野、牛羊成群与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藏家寺院和民居相映成趣,在藏区难得可见的田园风光。
芒康
,
G318
上的一个重镇,在这里从邦达一路同行的
G318
与
G214
分道扬镳,我们暂时离开
G318
,向南沿着澜沧江大峡谷中的
G214
国道翻越红拉山口,前往千年古盐田,若仍继续向南还可经过梅里雪山、香格里拉,直至云南大理,这就是著名的滇藏公路。仅由于两年前我们曾从昆明出发环绕大香格里拉,到过丽江至梅里雪山一线,因此本次藏区行,没有计划深入云南。从芒康至千年古盐田
110
公里,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路段,公路旁不时可以见到当地的藏、纳西族百姓的身影。
红拉山
是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位于芒康县城南面
60
公里处。在这片保护区内,山高谷深,海拔
2300
米至
4448
米,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俨然一个植物的王国。据当地人讲在山上很容易看到金丝猴,千万别招惹它们。可是尽管我们拿着相机紧盯前方,也还是一只金丝猴都没有看见,所以大家都开玩笑地解嘲,可能不巧赶上金丝猴都放假了。
还好
4
年后
,我有幸再次来到这里,来到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了成群的金丝猴。
澜沧江大峡谷
,位于中国云南迪庆州德钦县,中国最美的大峡谷之一,全长
150
公里,峡谷江面海拔
2006
米,左岸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
6740
米,右岸的白马雪山扎拉雀尼峰海拔
5460
米,峡谷最大高差
4734
米,从江面到顶峰的坡面距离为
14
公里。每千米平均上升
337
米,峡谷中很多地方几近是垂直的坡面。翻过红拉山口,汽车一路下坡,很快就来到了澜沧江大峡谷左岸边的崖壁公路上,滔滔澜沧江被两岸悬崖紧锁在峡谷之中,深涧蛟龙,浊浪排空,蜿蜒流淌,冲向前方。尽管大峡谷的风光就在脚下,但由于大峡谷左岸的岩壁太陡,崖下的峡谷景色还真不大好拍摄,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停车走到悬崖边上才能拍摄。崖顶之上有很多秃鹫或歇息或盘旋,据说是因茶马古道道路艰险,时有人畜坠落山崖,所以自古这里就是秃鹫觅食养息之地。
深深的峡谷、澎湃的水流、层层的梯田和岩壁上的人家,世代纳西族人就是这样隔绝于世地生活在这里,躲避着强大族群的袭扰和各种文化的侵入。如今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深山中的纳西族人也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大峡谷两侧崖壁陡峭、江面束窄,水流湍急,绝壁之上那隐约可见的羊肠小道就是当年滇藏之间茶马古道,吐蕃通往南诏,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大峡谷是茶马古道沿途最为险要的路段之一,是茶马古道之咽喉。据说历史上这里被称为“鬼见愁”,无数人马财物坠入江中。想当年,要是在峡谷建造大桥,不知能节省多少路途,方便多少马帮,如今所见确实让人深感换了人间。
千年古盐田
所在的盐田乡,一个红山、红土、红水,满眼呈红色的地方,一个充斥着层层晒盐棚的地方,一处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家聚集之地,一个已经旧貌换新颜的纳西族人家园
!
汽车行驶到一个高坡急转弯,站在路旁的悬崖边就可看到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古盐田和江畔的盐田乡了。
这里是
世界上唯一完整保持最原始的手工晒盐的地方,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地处西藏与云南交界处,
已有
1300
年历史,属国宝级文化遗产,盐田分散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盐田景区就在盐田乡内,我们所到之时正值盐田修复期,似乎景区也在整修扩建。
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因为源远流长的
2300
多公里的澜沧江,只有这段盛产盐泉;又因为从古至今这里都是交通要道,过去是
"
茶马古道
"
的重要驿站,现在是国道
214
线的必经之路。
依山搭建的盐田气势雄伟,峡谷风云陪伴着层层盐田,勤劳的纳西人沿着祖先的足迹,在崎岖险峻的峭壁峡谷中辛勤劳作已经有
1300
多年了,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制盐技术。放眼望去,江边崖上到处都是一片片用木头支撑搭建的棚架,那可不是人住的窝棚,那是晒盐的平台。陡峭的澜沧江大峡谷沿岸没有给纳西人晒盐的空间,他们只能在陡峭的江边崖壁上巧妙地搭建棚架,在棚架顶上放上用石头和胶泥搭砌的盐池晒盐。这套因地制宜、完整的祖传盐田建造方法,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的河床上。这儿的盐水井有的深达
10
多米,盐农用木桶将卤水背到山上,而后将卤水分送到自家的木架盐棚上晾晒,据说从事这项工作的多为纳西女人。经过
3
到
5
天盐水的自然蒸发、日头的暴晒和峡谷风的吹拂,析出盐分,结晶出的盐粒,即为“藏巴盐”了。一般每块盐田灌满卤水,可以收获结晶盐
10
来公斤。
更为神奇的是,同一条江,左岸产白盐,而右岸产红盐,这是由于两岸地质、土壤的不同,但都可食用,只是红盐品质差些,但产量高。由此盐田乡被分为上盐井村和下盐井村,红盐主要产于右岸的下盐井村。每年三月桃花盛开,此时风和阳光充足,所产之盐被称“桃花盐”,品质极佳。可惜我们没有亲眼见到红盐,跨过横在澜沧江上的大桥来到下盐井村,因为村中正在修路,我们必须要等一个多小时才能允许通过,只好就此作罢。
1300
多年来盐田一直都是由纳西族人管理的,是藏区盐巴的主要供应地。相传在吐蕃统治藏区时期,盐价等比金子,格萨尔王和纳西木竿王因争夺盐井发生了“羌岭之战”,最终格萨尔王战胜了纳西木竿王,占领了盐井,并活捉了纳西木竿王的儿子友拉。由于纳西族人掌握着建造盐田和晒盐的技术,后期友拉被封为纳西大臣,盐田也就交还给纳西人管理。目前居住在盐井乡的仍旧主要是纳西族人,他们住藏式民居,喝酥油茶,吃糌粑,说带着纳西口音的藏语,信仰藏传佛教,但在衣着方面却与藏人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从千年盐田继续沿着
G214
向南爬上不远的一座山顶即可看到蓝天之下的梅里雪山,进而还可前往香格里拉,从香格里拉沿着稻香公路前往我们计划中的稻城亚丁,网上导航也建议我们这样绕路前往稻城亚丁,因为
G318
从西藏芒康至四川甘孜州的巴塘路段由于地震和水毁已处于几近断路状态,但此路线绕远事小,主要会因此导致我们自驾川藏公路全程的计划再次落空,让人很不甘心。经与从那边过来的游客和货运司机了解,路况确实非常糟糕,有些危险,但已经在数段塌方之处开挖了临时道路,我们的吉普车过去应当没有问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最后决定返回芒康,继续
G318
之行,勇走塌方之路。
待续:往日之旅【藏区行】
-
勇走塌方之路前往稻城
@点击这里,可以进入庄永祯的博客目录,欣赏游览世界各地的700多篇游记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转载原文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30条噎人段子,看完整个人精神多了
后一篇:
[转载]湘西:长沙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