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年级现象太可怕!再不重视,会毁了孩子整个小学阶段!

标签:
转载 |
学生时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
答案不是初三,也不是高三,而是小学三年级。
作为家长,往往有这样的困惑:
二年级,我们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怎么到了三年级就总考7、80分了呢?
而且,孩子从三年级开始还变得更让人费心:坏习惯增多了、胆敢和大人顶嘴了……
“三年级是道坎儿”,这句话在家长、老师中广为流传,那么,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转折期,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那究竟“转”在哪里呢?
有小学老师总结过:
1、“转”在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2、“转”在孩子从一名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逐渐有主见。
3、“转”在孩子的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4、“转”在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这些转变有的我们已经重视,有的刚刚感觉到,有的还没有关注到,请我们的家长做个有心人,在了解孩子们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之后能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谈谈,聊聊知心话,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1
“三年级是道坎”
有资深老师总结过学生在三年级出现滑坡的几种情况:
一二年级经常考90多分的,一下子跌到80分;
上课无精打采,经常开小差,不愿意回答问题;
作业错误率越来越高,做过的题也会一错再错;
不是不做作业就是不听课,经常被老师罚留堂;
……
家长都很担心,明明之前成绩挺好的,怎么一下子就跟不上去了?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这是典型的“三年级现象”。
小学六年分三个阶段,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太依赖父母,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学习。
而三年级则是过渡期,不同孩子会在这个阶段拉开分水岭。
尖子生对于学习有了自主性和自尊心,想要好好学,也想拿到好成绩。
普通生不主动、不自觉、不积极,也就慢慢掉队了。
遇到过一些不甚重视教育的家长,觉得小学轻轻松松就过去了,孩子的学习不用管。
“小学知识能有多难,不看书都能考及格!”
“孩子嘛,玩最重要,上初中再学也不迟。”
没错,二年级确实比较简单,只要听课了,考试基本都会做。
但三年级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从简单的识字写字到复杂的阅读写作,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四则运算,学习难度直接翻倍,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学习要实现跨越。
再不重视三年级,孩子的前途可能断送于此!
与其说三年级是道“坎”,不如说它是个“坡”,正是这道坡促使孩子抬起脚,往上走。
2
哪些孩子会出现“三年级滑坡”?
哪些孩子会滑坡?为什么会滑坡?这些问题家长们一定要弄清楚。
有老师这样强调:
滑坡的背后,滑的是成绩,缺的是习惯。
以下三类孩子最容易出现“三年级滑坡”:
基础不扎实。
一二年级只靠背书过关的学生,上了三年级明显吃力了。
因为三年级更注重的是阅读,以及理解。
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功不过关,孩子就很难理解复杂的知识,难以适应自主学习。
学习不积极。
不听课、不写作业、不举手发言、从不预习复习……这些你不以为然的小毛病,会毁了孩子!
孩子学习不积极,是因为不把学习真正当成自己的事。
尖子生的背后都站着优秀的父母,孩子不爱学习,问题可能源于家长。
如果连家长都不重视,孩子怎么可能学好?
自主学习能力差。
有些孩子十分依赖父母,不仅要父母督促着完成作业,甚至要家长帮忙做作业。
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上了三年级就吃不消了。
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家长能帮忙的已经很少了。正因为管不到,孩子才下滑得更快。
我们所看到的成绩滑坡,都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出了问题。
年级越高,家长的外力作用越来越弱,孩子自己跟不上,就掉队了。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他们才能有效远离“三年级现象”。
3
三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好品质
全国特级老师王崧舟认为,具备以下三种品质的孩子,对“三年级现象”有强大的免疫力。
第一,效率;
第二,习惯;
第三,专注。
“三年级现象”的形成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有来自学校的,也有来自家庭的。
孩子是一粒种子,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父母是园丁,需要呵护种子的成长,静等花开。
但这个过程绝不是消极等待。园丁需要给种子浇水、施肥,同样,家长在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要积极配合。
在三年级这个特殊时期,父母如果能够及时察觉孩子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引导,将会起到很大帮助。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语文成绩出现“下滑”,尤其是阅读、作文方面很吃力,就需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多买一些课外书供孩子选择。如果孩子能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在理解能力、专注力、思辨能力上将有很大进步。同时能积累语句和素材,对写作文会有帮助。
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暂时跟不上,数学成绩下滑厉害,而且孩子对此很在意,表现出灰心丧气的情绪,父母需要有意引导孩子逻辑思考的能力,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想办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这样,孩子在一次次不如意的考试成绩中,才不至于彻底丧失信心。
帮助孩子调整学习方式
三年级的孩子不能再延续一二年级埋头抄写,死记硬背等机械的学习方法,而需要理解、发散,总结规律,调整学习方式。
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分析为什么会出错;及时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多用启发式的问题帮助孩子理解知识点。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要关注并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尊重这一规律。
不要老把“别人家的孩子”老挂在嘴边,陪孩子写作业时也要多点耐心。有时不是孩子故意不配合,而是他们的发展能力真的跟不上!
多鼓励、多引导,千万不能让孩子因为一时的“滞后”而遭受过多批评,陷入“自尊受挫-学习积极性下降-成绩下跌-受到批评-自尊受挫”的恶性循环中,最后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三年级”这一特殊时期需要父母重视,如果孩子出现了相关现象,一定要耐心陪伴、悉心照顾、积极引导。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得好:家长的全力配合,是孩子的最大福气。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更加离不开家长、老师之间的相互尊重、互相配合。
三方齐心合力,孩子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各位家长,为了孩子,请与我们并肩努力!“三年级现象”并不可怕,我们一起做好孩子前进路上的引路人,在关键时刻给孩子指明道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