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贞与川黔茶马古道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文史文章 |
刘淑贞与川黔茶马古道
中国现存古建筑中,道桥渡口等交通建筑设施是比较常见的。贵阳最古老的交通道路当推川黔茶马古道,最早是唐代蛮州刺史宋鼎等开辟的蛮州古道;宋代演变成为连接川、滇和广西的以买马为主的南方买马大道,由于主要开展盐马贸易又称盐马大道;元代由于宋隆济抗元运动等战事不断,盐马大道遭到巨大破坏,到元末已很难通行。明初水东宋钦夫人刘淑贞摄贵州宣慰使期间,高瞻远瞩献策平息“马烨挞奢香”事件后,又亲自主持把宋代盐马大道增修扩为川黔茶马古道,标志着贵阳交通网络和交通中心地位的形成,为贵阳成为贵州省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刘淑贞其人
按《刘垓墓志铭》、咸丰《宋氏谱系》等记载,刘淑贞为元末明初河南邓州人,出自元代名将世家,曾祖刘整、祖父刘垓均为元初名将,父亲刘威任无锡州知州。祖父刘垓大德年间(1297~1307)因为军功以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兼任八番顺元宣慰使时与顺元安抚使宋阿重同事,刘垓就把孙女刘淑贞嫁给宋阿重之孙宋钦,刘淑贞从此成为水东(今开阳县一带)人并逐步融入布依族。刘淑贞大约生于元大德年间(1305左右),卒于明建文时(1402左右),元代与宋钦结婚后住水东同知衙(今开阳县双流镇白马村同知衙),1372年奉朱元璋之命与宋钦一道迁居贵阳。刘淑贞在历史上主要活动时间有11年,即1382~1392年(洪武十五年至二十五年),其中,1382年5月,1373年10月和1392年3月,刘叔贞先后三次以“贵州宣慰使宋诚母”的身份到南京朝贡,三次均获得朱元璋丰厚赏赐,而1382年最为特别,先赏纱罗、袭衣、30石米和300锭钞,随即再赐衣3袭,并迅速“遣归”即派刘叔贞速回贵州。1392年2月后极少有刘叔贞的记载。清代方志和民间传说刘叔贞在1381年宋钦死后任贵州宣慰同知,其实不然,因为宋钦之祖宋阿重元代就任八番顺元宣慰使兼顺元宣抚使,宋阿重1324年(泰定元年)死后由于儿子宋居混年老体衰而以孙子宋钦袭八番顺元宣慰使职,1372年宋钦随流官宣慰使郑彦文等归附,与霭翠同授贵州宣慰使世袭,因此明代贵州宣慰司有安氏和宋氏两个宣慰使,并有同知沙溪安氏,而安氏奉命掌印并位居各宣慰使之上,所以明代水东宋氏所任职务为最高级别的土司宣慰使(从三品),而不是宣慰同知(正四品)。宋钦在1376年就因病退休由儿子宋诚袭职;因此,刘淑贞从1376年起就代儿子宋诚摄宣慰使职,到1384年还政于宋诚,前后摄政11年多。
二、
“马烨挞奢香事件”是好大喜功的马烨一手造成的。明初有两个马烨先后在贵州任军职,第二个马烨由于清初编《明史》时避康熙玄烨之讳又叫马晔。马烨1371年(洪武四年)任贵州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次年和镇远侯顾成一起把元代顺元城扩建为贵州卫城,1384年又创建威清卫城(今清镇市),成为明初开辟贵州的功臣之一。马晔,直隶六合县(今属南京市)人,1388年任岷州卫(今甘肃岷县)指挥,1396年升陕西都指挥同知,1389年调贵州都指挥同知后长期驻守贵州。马晔调任贵州后刘淑贞已还政于宋诚,因此制造马烨挞奢香事件的只能是马烨。民间传说马烨或马晔是马皇后侄子等族亲,但查《明史·太祖孝慈马皇后》,马皇后自幼父母双亡,是郭子兴养大的,而且朱元璋称帝后曾访求马皇后家人做官,马皇后尽力推辞,并说给外戚封官进爵是非法的。因此,马皇后连父亲名字都不知道(《明史》称为马公),更不要说有其他家人了,马烨根本不可能是皇亲国戚。马烨挞奢香事件1383年8月发生于贵州卫署兼贵州都司署(今贵阳市都司路)。奢香主要活动于1381~1396年(洪武十四至二十九年),摄政时间为1381~1392年,1372年水西霭翠和水东宋钦就奉命把土司衙门分别从水西大方和水东同知衙迁到贵州宣慰司衙(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合署办公。从1383年贵州宣慰司频繁入朝和朱元璋对刘叔贞的特殊赏赐及遣其速归可知,马烨挞奢香事件就发生在明初奢刘共同摄政的1383年8月,地点在明初贵州卫兼贵州都指挥使司署(今贵阳市都司路市青少年宫附近),而不在水西。1383年正月,贵州宣慰使霭翠(霭翠生病退休,奢香以霭翠名义)遣使入朝贡马;而同年10月14日霭翠、宋诚各贡马与10月21日刘叔贞入朝先后仅隔7天,在交通很不发达的明初,贵阳距离南京4250里,官马走驿道也要70天左右,往返一趟非常不易,如果不是发生了马烨挞奢香事件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水东宋氏仅隔7天就两次入朝是不可思议的。可见,1383年8月(洪武十六年七月)中旬,贵州卫指挥马烨见贵州宣慰司水西、水东都是土著妇女摄政,以为有机可乘,便借故找茬派兵把奢香从泽溪(今贵阳宅吉坝)安氏私宅抓到贵州卫署(今贵阳都司路)当众裸挞,欲激怒水西48目反叛,找借口把水西改土归流以邀功请赏。事件发生后,水西48目群情激奋,中计欲反,刘淑贞与奢香同为摄政宣慰使,向奢香揭露了马烨的真实目的,并劝奢香说:不要贸然造反,等我先上南京向天子告状,天子不听,反未晚也。刘淑贞由于通汉语,又智勇双全,便于1383年8月下旬亲赴南京告御状,10月21日得到朱元璋召见,在听取了刘叔贞反映马烨逼反贵州水东和水西的情况后十分重视,当时马皇后还健在,便赐宴于谨身殿;而朱元璋两次赏赐刘叔贞后遣其速回贵州招奢香入朝,于是刘淑贞又给奢香提出为明朝开山修驿道以说服朱元璋的建议,才有1384年2月28日(洪武十七年二月乙亥)奢香率所部48目入朝,当时马皇后已死去,因此说奢香受到马皇后召见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在奢香觐见朱元璋状告马烨时,朱元璋由于先听取了刘淑贞反映的情况,经过奢香再次陈述,就采信了奢香的说法,但他还要考验考验奢香的忠诚度,于是说,如果我把马烨召回问罪,你拿什么报答我。奢香先按自己的想法说:如蒙圣恩,当令子孙世代尽忠尽职,不再生事。朱元璋说:此为你分内之事,何言报答?奢香立即按刘叔贞的建议说:贵州东北(水东即今开阳县)有小道可通四川,但已梗塞不通很久了,我们愿意开山修驿道以疏通经贸往来。朱元璋听取了奢刘的正确意见,召回马烨问罪(一说斩首)。刘淑贞靠大智大勇,与奢香通力合作,不费一兵一卒,通过合法有效途径上南京告御状,就平息了一场民族大仇杀,为明初贵州建省创造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堪称建设和谐贵州的先驱者。奢香和刘淑贞因此都是贵州建省的功臣;为表彰二人功绩,朱元璋诰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刘淑贞为明德夫人,均为二品,已超过其夫从三品宣慰使之品级。
三、
刘淑贞最重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平“马烨挞奢香事”和扩建川黔茶马古道。就在事件平息后的1384年,刘淑贞亲自主持扩建了贵阳经水东(今开阳)过草塘(今瓮安候场)达四川容山(今遵义市湄潭),并经偏桥(今贵州施秉)连接湘黔驿道的川黔茶马古道。川黔茶马古道南起贵阳城北雅关,经关口铺、毛栗铺、三冲堰铺、斑竹铺(在今贵阳市观山湖区和白云区)、扎佐铺、清水铺、砂锅寨(均在今修文县)、同知衙、大厂、养牛圈、千把、干龙洞、毛栗山、观音水、老董场(均在今开阳县双流镇境)、白杨井、狗场(均在今开阳县永温镇境)、三板桥、银厂河、三合场、刘家寨(均在今开阳县冯三镇境)、两路口、凉水井、头道河、马场(今均在今开阳县楠木渡镇境);东经泽溪、过乌江王回渡(均在今开阳县宅吉乡境)至播州草塘(今瓮安县候场镇),又分为北过容山(今湄潭)入川和南经偏桥(今施秉县)连接湘黔驿道;明万历以后改为北经彭家寨、青㭎坳、茶山关渡口(今均在今开阳县楠木渡镇境)直接入四川播州。可见明清川黔茶马古道贵阳至清水段是与川黔驿道共用,为明清时期贵阳东北部既可直接入遵义,也可过草塘入遵义,还可经偏桥连湘黔驿道的黔中交通大动脉。由于明代播州属四川,故出乌江就是入川,因此刘淑贞扩建后的大道被称为“黔蜀周道”,即川黔茶马古道。川黔茶马古道重新开通后,贵州以贵阳为中心的交通骨干网从此真正形成,为贵州建省,特别是贵阳成为省会奠定了牢固基础,这就是刘淑贞在贵州历史上做出的最伟大贡献。
近几年来,经过开展文物普查,先后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修文县和开阳县调查发现明清川黔古道14段15公里多,明清石拱桥4座,明清渡口3个和明代摩崖石刻数方等文物古迹30多处。其中,观山湖区长坡岭古道,开阳县简家坡古道、三板桥及其古道、迎仙桥、永顺桥、格九桥及其古道、茶山关渡口及其古道和王回渡摩崖石刻等基本保存完整。观山湖区长坡岭古道已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阳茶山关渡口已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壬辰(1592)“济王回渡摩崖诗刻”作为水东地区罕见的彝族土司石刻已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二十年(1595)三板桥和明清简家坡古道已列为开阳县文物保护单位,简家坡古道列入贵州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四、刘淑贞其他重要历史功绩
刘淑贞摄政期间还有许多重要历史功绩,主要包括:支持扩建贵阳城池,1372年支持马烨把元代顺元城修复作贵州卫城,1389年支持顾成等把贵州卫城扩建成贵州都司城,为贵阳成为省会和西南都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教育,1372年支持把顺元路儒学改为贵州卫学,1389年支持贵州宣慰司学教授芒文缜大规模重建贵州宣慰司学,并发展成为贵州最好的官学;传播儒家文化,在两次扩建司学后,又于1389年派孙子宋斌等到南京太学学习儒家文化,把宋斌培养成为水东文化鼎盛的奠基人物,宋斌又请诗人廖驹教育宋昂等子弟,把水东文化推向繁荣鼎盛,极大地推进了儒家文化在贵州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