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上日出》教学纪实

(2012-11-06 20:22:52)
标签:

刘正生

鲲鹏小语

工作室

课堂实录

分类: 上刊文稿

阅读中立象,表达中立言

           ——《海上日出》教学纪实

 

此文发于《黑龙江教育》2013(1.2)合刊

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一篇巴金写的散文,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朝阳初升,瞬息万变,五彩缤纷的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对光明前程渴求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学中,运用品读、感悟、反思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中立象,表达中立言”教学策略,不断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想象语言意象,结合生活观察,运用习得语言文字,练就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悟、想象、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产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从多渠道感知“日出”景观,感受作家语言表达的精妙,并尝试运用习得语言表达生活中观察的自然景观。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能从字里行间去揣摩、感受海上日出的奇特景观,品味课文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表达目的,运用习得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含有“日”的诗句、课文相关词语、片段的幻灯片,情景朗读视频。

一、读诗中“日”    熏陶“日”文化

师: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太阳,给了我们多少温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许多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千古名篇佳句,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诗句,在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生自由读后交流)

生: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红得比火还要红。江水也更绿了。

师:把句子说完整,你是读了哪句诗,是真的看到了吗?

生:我读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仿佛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红得比火还要红。江水也更绿了。

生:我读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好像看到了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那浓雾像紫色的云烟。

师:请你把句子说完整,那紫色的云烟怎么样?

生:那紫色的云烟笼罩着整个香炉峰,好像仙境一样。

生:我读着“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仿佛看到了飘浮的云朵遮住了太阳的光芒。天空一片灰暗,让人感到特别的忧愁。

二、品文中“日”    体悟作者情

(一)读文想画,初感“日”象。

师:是啊,每一缕阳光,都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在一个寂静的黎明,一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驶向远方,这时,一个深红的圆东西从波澜壮阔的大海中跃了出来,啊!这就是……(出示课题:海上日出)(生跟读。)

师:(板书课题)多年以前,巴金爷爷乘船出海,就见过这么一次海上日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随巴金爷爷扬帆远航,驶入这波澜壮阔的大海中,去看一看……(再一次指课题)(生激情朗读:海上日出)

师:(播放视频朗读)让我们来听听课文的情景朗读,欣赏课文,看看作者描写了日出的哪些画面?

(生听看后,思考片刻。)

生:红霞一点一点地出来。

师:可以用书上的文字表达吗?

生:红霞的范围慢慢扩散。

师:对,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画面。(板书:红霞扩散)

生: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的画面。

师:对了,说话就得这样说完整,那么把你的话概括成一个画面的题目就是——

生:使劲上升。

师:还有呢?

生:太阳躲进去里,透出亮光来的画面。

师:这幅画面也可以概括一个标题——

生:乌云蔽日。

……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太阳的画面?还有其它的画面吗?(生沉默)天空的有吗?作者的有吗?

生:天空浅蓝。

生: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师:是的,说简单点,可以仿照刚才的说法来说。

生:黑云镶金边。

生: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师:这是物我合一的画面。还有人的画面有吗?课文第一段写什么?

生:写我常常早起,坐在船上等日出。

师:是的,这是作者静候日出的画面。你看,一段文字就是一幅画,课文向我们描述了日出的画面、人的画面、云彩的画面。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这样读出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边读边想画面,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二)理清过程,感受表达。

师:那么,这么多的画面,作者重点写的是——(师指课题)

生:(齐读课题) “海上日出”。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画面梳理一下,这些画面有的是——

生:日出前的

师:有的是——

生:日出时的。

师:还有呢?

生:日出后的。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画面呢?课文哪一段叙述了,找一找。

(生自由读后交流)

生:第三自然段。

师:好,你把它读出来。(生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划出描写太阳颜色和形状的词语。(生自由读,圈划词语。)

生:形状的有“小半边脸”、“ 深红的圆东西”。

生:颜色的有“红是红得很

师:还有吗?

生:有,“颜色真红得可爱”。还有“深红的圆东西”。

师:你们看,这颜色、形状都有变化,描绘的是日出时的一个变化过程。那么,整个日出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生:“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师:这是太阳升出来时的景象,这可是有过程的呀!,有吗?

生: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师:这是写它正在上升,上升前呢?

生: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xiá)。红霞的范(fàn)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师:这是写出现红霞。还有吗?

生:“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师:总共有几句话,把它标上序号。自己再试读一读。

(生标序号,自由读)

师:读完之后,你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日出的过程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从“转眼间”、“ 过了一会儿”、“ 到了最后”、“ 一刹那间”可以看出。

师:对呀!你的眼睛转得太快了,你的眼睛真是雪亮雪亮的,这是一双智慧的眼睛。通过这些词,我们看出了太阳升起的整个过程。这些词也蕴藏着奥秘。你看,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生:表示时间快。

师:是的,就这样转眼间,一刹那间的现象,作者却观察的如此细心,描写得如此细致。这需要什么?

生:用心。

师:是的,课文中有一个词,你找到了吗?

生:是“目不转睛”

师:对,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眼珠子一点也不转动,看着一个地方。

师:对呀!这是何等的用心,作者对日出的观察是非常感兴趣的。课文还有一处,写到他用心观察的。是哪一句话。

生: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师:对,这句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关注,让你最受感动。

生:“常常”说明他经常看日出。

生:“早起”是说明他怕错过看日出的机会。

(三)品悟关键   体悟情感

师:对呀!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日出的景象能如此引起作者的关注呢?读了这段文字,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出示: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颜色真红得可爱。)谁来读?(指名几名学生读后,全班齐读)

师:反复地读了这一段话,你一定有自己的发现,想一想。(生思考片刻)

生:“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从“冲破”可以看出太阳是有力量的,云霞是难以遮挡住太阳的。

生:从“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样写更形象,更生动。

师:是啊!很形象,很生动,能说明白一点吗?形象在哪里?

生:“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让人感觉有点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

师:你看,作者用这样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日出时景象,这时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

生:很高兴。

生:很快乐。

师:嗯,太阳冲破云霞、跳出了海面,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终于”这可词可以看出来。他是很费力的,好不容易才冲破云霞。可以看出太阳是有决心的,很坚决的。

师:还有吗?

生:从“负着重担”、“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看出太阳上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很艰难的。

师:是的,从词语的品读中,我们感受到太阳是非比寻常的,他有力量,他坚定,他不屈不挠。让我们一起再带着这种坚定,这种力量细细地读这一段。(生读)因此,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情怀,读——(出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师:同学们,学习课文,就像刚才这样反复地读,反复地品,我们就能读出文字的味道,读出文字背后表达的意思,读出作者的情怀。让我们再读第四、五自然段,细细品味,你能从哪些词读出点味道来,自己边读边在书上做上旁批。

(生自由读后交流)

生:我从“透”字可以看出,不管云层怎么厚,他也要展现自己的光芒。

师:对呀!这是一种向黑暗挑战,你越想要遮挡我,我越要“透出重围”。

生:我从“透”“染”可以看出太阳不仅要自己绽放光芒,还要把黑云染红了。

师:对,这是一种不惧黑暗的力量。从一个“透”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光明,更看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

生:坚持不懈。

生:奋力拼搏。

生:敢于同黑暗斗争。

师:对呀!海上日出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奇丽的景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作者在结尾处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读读吧!

(生齐读两遍)

师:读着这句话,你觉得作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惊叹!

师:是的,太出乎意料了。

生:是一种高兴的心情。

师:没错,如此奇丽的景色,怎能不高兴呢?其实,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这是再平常不过的自然景观,怎么能引起老先生如此的感叹。在备课的时候,老师一直困惑,后来查找了有关的背景资料,老师突然明白?你知道老师明白什么吗?读读这一段文字,也许你也会明白。(出示背景材料:作者的青年时代,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处在危亡之际。“五四”运动后,作者接受了新思想,逐渐认识到国家需要主权,人民需要自由,社会需要阳光。他去法国留学,正是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他看到冲破阻力,跃出大海的红日时,被深深地打动了,仿佛看到光明与希望

……

三、写生活“日”,妙用文本言

师:《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拿出您的笔,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写一段你观察到的日出时的景色。(出示:红霞、慢慢扩大、目不转睛、小半边脸、深红的圆东西、红得可爱、光彩、透过云缝、透出重围、染成了紫色、一刹那间

(师提示:这些词语你可以用,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生练笔交流)

生:暑假里,来到大峰山,早早起床,登上棋盘峰,那是观日出的好地方。远处云海迷漫,如仙境一般。不一会儿,天边的云雾有些泛红,有人说太阳就快出来啦!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好一会儿,在那云雾里露出了一点小弧线。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不一会儿,太阳一纵一纵地露出了小半边脸,天边的云彩也染上了红色。太阳的光芒直射到云海上。只见云海飘浮,太阳也在和云海漫步。不一会儿。远处的树梢上挂上了一个红通通的圆球。

师:多美的文字呀!把拟人、比喻的方法运用得如此恰当。

生:坐在家门前的矮椅上,盯着远处的天空。天空还是一片浅蓝。洁白的云朵比谁都起得早,在悠闲地散步。过了一会儿,浅蓝的天空裂出一道小缝,那小裂缝中钻出了一束束璀璨的金光。我知道,即将日出了,我站起来,高兴得活蹦乱跳,一会儿,并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越来越大的裂缝……太阳终于出来了。那红润可爱的小脸蛋从那小缝里蹦了出来,光芒四射,云彩笑了,花儿笑了,仿佛全世界都变得生机勃勃。

……

师:同学们能很好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写出了自己有个性的文字,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写写云呀,雾、雨等自然景象,用心去观察,写出它们的变化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