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在旅途:志愿者

(2013-02-16 14:14:59)
标签:

非洲

志愿者

罗马尼亚

苦行僧

旅游

分类: 人在旅途

(一)未谋面的志愿者

人在旅途:志愿者人在旅途:志愿者
    遇到这群孩子是在乡村俱乐部,正在走廊拍照时,2个女孩闯入我的镜头,我跟她们打个招呼,将其纳入镜头中;不待我的眼睛离开取景框,伴着一阵欢呼,眼前冒出一群孩子,要求入镜,我笑着拍下了第二张。

人在旅途:志愿者人在旅途:志愿者
    在酒店外围拍照时,又遇到了这群孩子,我以为她们是老师带出来度假的富家子弟,细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来自南部农村的贫寒之家,受一个教会志愿者的捐助,来首都游玩。说着,女孩指着自己的T恤跟我介绍:这衣服也是那个志愿者给买的(衣服上印着教义)。我有点诧异:资助贫困人家的项目,居然是这样堪称奢华的旅行。最让人感慨的是,这些孩子的心态,他们懂得感恩,但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贫寒而唯唯诺诺,也没有因为从农村来到大城市而低三下四不敢说话——跟我们媒体上受到捐助的那些农村孩子的精神面貌截然不同,面对镜头满脸自信,一说合影,马上亲热的围着我,一个小女孩很自然地环抱着我的腰。看到他们,你会感到,资助和被资助都是平等的、也是暂时的,不久这些孩子也会成为资助者。
人在旅途:志愿者

(二)来自欧洲的志愿者

人在旅途:志愿者

    见到这些来自东欧国家的志愿者是在距离首都600公里之遥的一个偏僻农庄。这个志愿者团体的核心是一个四口之家,来自东欧的罗马尼亚,两夫妇和一儿一女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年,其他十几人是流动,干1-2年就回去,罗马尼亚的教会为其提供生活资助。人在旅途:志愿者

    散居在附近的居民是布须曼人,生活水平停留在食不果腹的原始状态(以前的博文介绍过),这些志愿者们给孩子们提供食宿和学习条件,周边几十公里的孩子都慕名而来,不仅是孩子们,连他们的家人也聚集过来不肯散去,志愿者们不忍看到他们挨饿,就给他们安排一些活,然后给他们提供吃的。说是学校,但是没有假期,这些孩子们回家就意味着挨饿,所以一旦来到学校就不离开了。人在旅途:志愿者人在旅途:志愿者

学生家长

   人在旅途:志愿者

   主妇的战场:室外厨房(她在室内准备食材)

    这个地方距离我以前负责的农村小学项目不远,所以跟这家人有很多共同语言。40多岁的主妇给我介绍她一天的工作,从早上5点多就开始张罗,给一百多人做吃的,每天供应2顿饭,基本上一天都在不停地忙着做饭,男主人负责管理,女儿和其他志愿者负责给孩子们上课。主妇告诉说:他们原本是搞宣教的,结果发现是在解决当地人的温饱,基本谈不上教育。   

人在旅途:志愿者

志愿者居住的帐篷。因为地广人稀,帐篷随处搭,比较分散
   这些志愿者们一直住在帐篷里,我奇怪他们为什么不先给自己盖些宿舍?他们笑着说:我们不能搞特殊,我们得跟他们吃同一锅饭、住一样的棚。这家人在罗马尼亚是小康之家,经营着一家不错的餐馆,为了从事这个神圣的事业,他们把家里的餐馆、房子、汽车都卖掉了,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帮着这些素未平生的当地人。他们觉得这些布须曼人太可怜,食不果腹,与现代文明脱节,自己作为“富有”的现代人,应该从各方面帮助他们。说起未来:他们计划等这个基地运转正常了,就去其他地方,开辟新的援助战场。人在旅途:志愿者

    尽管衣衫简朴,简单的T恤已经洗得褪色了,但是掩饰不住花季女孩的美丽。姑娘结交了一个中国男友,他们甚至打算未来能去中国的贫困地区开展援助呢。女孩刚满18岁,在他们国家仅读到高中,16岁的儿子初中刚毕业,他们已经立志为了慈善事业奋斗一生了。看着这无私奉献的一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他们的奉献精神真的让人感动,但是做为一个母亲,牺牲自己下一代的未来做善事,是我的精神世界所无法企及的。

人在旅途:志愿者

储存物品的仓库

人在旅途:志愿者

娱乐设施
人在旅途:志愿者

这口有历史的铜钟告诉我们:这里是学校

人在旅途:志愿者
    无忧无虑的儿童,为了表达对这一家人的感激,父母用两夫妇的名字给出生在这里的小孩子命名。上图的这个小孩,当地人说他看起来有点像中国人,没准有中国人的血统。
人在旅途:志愿者

“NEW HOPE SCHOOL新希望学校”,新盖起来最好的房子,是孩子们的教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