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场黄昏的爱恋

(2009-06-18 05:35:34)
标签:

黄昏恋

老师

师母

童话

感情

情感

分类: 生活感悟

屈指数来,再过十多天,就是我的导师石宗山先生去世十周年的日子了。十年弹指一挥间,先生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生了根,并且透过这些黑色的符号,再一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先生一生乐观豁达,我不想我的纪念文字有低迷悲哀的调子。

 

先生是我读研时的导师,大半生致力于莎士比亚研究,在我们省、乃至全国的莎学界都有一席之地。我们上学时候先生已过花甲,因为学识渊博,也因为对讲台的热爱,虽年过六旬,却退而不休,仍然活跃在教学岗位上。

先生一生无儿无女,对学生视如己出,不仅在学识上倾囊所授,生活上也是关怀备至。课余的时候,学生们都喜欢到先生家聚会;学生们喜欢先生家,不仅因为先生的随和,更因为有个贤淑、明理,做得一手好饭菜的魅力师母。

先生和师母是再婚夫妇,虽然相识很晚,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们那段温婉动人的黄昏恋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迄今为止我见识过的的最美丽的爱情故事。

先生的原配夫人身体不好,没有给先生留下子嗣就离世了,60岁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后来的师母。师母少年参军,因为活泼伶俐被部队文工团选中,能歌善舞,曾在电影《柳堡的故事》里扮演一个角色--私下认为,师母当年的定妆照比陶玉玲扮演的女主角漂亮多了。像那个年代的众多女军人一样,师母被组织安排了婚姻,隐忍了大半辈子,终于在临近晚年的时候结束了没有感情的婚姻。

先生和师母经人介绍相识,一见倾心,婚后的生活幸福甜蜜。师母崇拜先生的博学儒雅,先生欣赏师母的细腻体贴;老两口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举手投足间都是甜蜜与默契,让我们这些未进围城的年轻人羡慕不已。师母的贴身钱包里装着先生年轻时候的照片,经常拿出来端详;在给我们看的时候,一脸羞涩的甜蜜,像极了恋爱中的小女生;言语神情中还透出一丝遗憾:恨不相逢少年时。

在这之前,我对再婚和黄昏恋是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的,先生的婚姻颠覆了我的偏见。

师母是个非常美丽、非常会生活、非常有情调的女人,虽年过花甲,仍然脚步轻盈,走路、爬楼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跟不上。结婚的时候,先生的房子和家具都是旧的,她不嫌弃也不丢弃,旧物改造充分挖掘潜能来利用,把不大的家布置得整洁、温馨:墙上张贴着她画的国画,桌子上装饰着她的绣品,厨房里摆放着她自制的各种简易好用的炊具……印象最深的是她和先生自创的酸奶,那个年代酸奶还不流行,只有一种乳酸菌饮料,先生一早去买来鲜奶和乳酸菌,按一定比例搅拌在一起放在暖气上(夏天就在太阳下)发酵,发得恰到好处时成为浆稠的几近固体的酸奶,取下来放冰箱冷藏,吃的时候拌上一些白砂糖,用小勺舀着吃,酸酸甜甜,营养丰富,成为广受我们这些馋猫学生欢迎的美食,即使是现在的乳品厂也生产不出那么高质量的酸奶。先生每周上一次课,课间休息,大家围着先生问问题,天南海北的,先生从不嫌烦,说完正题,先生就会笑眯眯地通知我们:今天晚上你们师母煮八宝粥/包混沌/蒸包子,记着下课过去哈那段时间,师母的厨房营养了我们这些穷学生的胃。

天妒佳偶,结婚刚半年,先生就被查出患了癌症。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六年是与癌症抗争的六年。其实先生的体质非常好,40岁之前一年四季都坚持冷水浴,患癌症之前连感冒都极少得。在我们入学的前一年,先生做了手术,术后恢复得不错,所以我们才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

研二的下半年,癌细胞扩散,先生离开讲台住进医院。因为我是当时班里绝无仅有的“单身贵族”,没有谈恋爱的任务,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医院陪伴老师或者帮他们看家。

面对癌症,没有逃避,没有隐瞒,两个老人直面病魔,携手与之抗争,他们与主治大夫一起分析病情,商讨手术和化疗方案,在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到恐惧、懊丧和颓废,有的都是积极的配合。他们的冷静和坚强,让我领悟到人的尊严和强大。师母俨然一个超级护理,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本随身携带,随时查对:血液各种数据、血压值、尿液的数值,每天输了什么药、药量多少、病人的反应,何时该抽血、何时该化疗……专业护士也自愧不如。

师母有一儿一女都已经成家,先生生病住院的时候,小孙子出生,老太太分身无术,私下里跟我叹气:盼了那么久的孙子,却没时间去照顾…..于是老太太抽时间回去,给孙子赶制棉衣棉裤,到了护理时间又赶回医院,一进病房就是精神抖擞、笑容满面。老太太擅长理家的本事延伸到了医院,生活必需品都准备齐备,简易的锅灶、老太太自己自制的各种妙招用具,让老先生在医院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而且是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合理。老先生非常配合老太太,化疗、放疗再难受也努力把饭菜吃得香喷喷的。每到吃药的时间,老太太亮亮的一声“老头,该吃药了”,老先生就把嘴巴张得大大的,老太太把药倒进嘴里,然后把带吸管的不凉不烫的水送上,老先生一手扶着水杯,另一只手始终抓着老太太的手。时隔多年,每每想起,医院喂药的一幕总能在感动的泪光中清晰重现。

师母的精心服侍,先生的积极配合,一度让癌病魔却步,我们毕业的时候,先生出院在家静养。毕业之后曾去学校看望先生,先生跟我说: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遇到了你师母;最大的遗憾是无法陪她多走几年……

99年的7月份,我出差去了外地,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先生病危,师母无法通知到我。再见到师母的时候,老太太又恢复了往日的坚强,只是提到先生的最后时刻,抑制不住伤悲……我劝慰老人:先生有你,一生无憾了。

 

新的世纪,很多观念都创新了,包括感情。天长地久、矢志不渝、白头偕老,这些我们曾经以为是爱情必然的修饰词,都远离了爱情,没有人敢对爱情做斩钉截铁的承诺。

现在忆起先生和师母的这段黄昏恋,感觉如同童话故事一样甜美。但它却是真实存在过的,惟其真实,才一直滋养着我们这些见证者的心灵,让我们对美好的感情心存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非洲的云
后一篇:在总统家做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