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仅2.1人。城市的分布很稀疏,出趟差动辄就是数百公里,茫茫数百里旷野很少能见到人的影子。因为人口稀少,所以火车、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很不发达,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要自己驾车。纳米的黑人聚集在北部,是黑人政府重点发展的地区,所以去千里之外的北部出差是常事,一去一回往返两千公里,坐车坐得人骨骼都要凝固了,很多秘书戏称在纳米的几年把一辈子要坐的车都坐了。
纳国的公路分为B\C\D\E等几个等级:最高的是B级-城市间的主干道都是B级的,跟国内的高速公路相差无几,只是要窄很多,上下道;纳米没有过桥过路费,车加满了油就可以随便开了。路虽然窄,但是路况很好,车不多,又没警察,所以可以尽管开,跑个160-170很正常。
你或许会说,这一路上能欣赏沿途的美景。事实是:非洲原野异常辽阔,茫茫灌木丛林望不到边际,让你体会到什么是“天苍苍、野茫茫”的“苍穹”…车辆少、景色单一,司机很容易疲劳,唯一能给司机提神的就是路边的动物:在路上,经常会有羚羊、野猪、狒狒、珍珠鸡在路边嬉戏,甚至横穿马路,司机要时刻注意这些不速之客。
在国内,提到雨天行车,很多司机会皱眉。但在纳米,雨天行车会给单调的旅途增添一份乐趣。国内的雨天,乌云满天,灰黑的天幕下雨纷纷而落,分不清方向,辨不清目标;纳米的雨,从来都不单调,圆盖似的天空好像被不同的天神瓜分,各管一块:东边是艳阳高照,南边是云彩重叠,西边是雨盆倾覆,北边则是彩虹高挂。而且纳米的雨从来都是果断爽快的,匆匆来、匆匆去,决不拖泥带水。车行路上,左首是艳阳,右首是彩虹,前方是一团厚重的灰云,远远望去似有一道雨帘垂下,待车走近,一阵雨气迎面,不消几分钟就冲出了雨团…象是进了一次洗车行。
由于旷野是沙质土地,存不住水,所以不少小动物在雨后到公路的小凹喝水。也因此雨天行车就多了一份期盼:期盼在路上拣到上路喝水的旱龟,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行动缓慢,有车走近来不及逃脱,就成了路人的意外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