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3,597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滴翠亭事件”的来龙去脉

(2018-08-13 07:29:07)
标签:

红楼梦

滴翠亭

钗黛关系

马经义

红楼“滴翠亭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红楼梦》中有一件“公案”,很多红学家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最能真实地反应薛宝钗对待林黛玉的态度。这段公案就是书中有名的“滴翠亭事件”。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因为薛宝钗扑捉蝴蝶来到了大观园的滴翠亭旁,此时亭子里面的小红和坠儿正在谈论隐私,无意之间被薛宝钗听见了。对于这段故事,书中这样写道:

(小红)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格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

红楼“滴翠亭事件”的来龙去脉


关于薛宝钗使用的“金蝉脱壳”,虽然评论者们的评析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都无一例外地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薛宝钗是不是在陷害林黛玉。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避嫌说

    所谓“避嫌说”是指薛宝钗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只是想避开这件事情,没有嫁祸林黛玉的心思。薛宝钗接受的是正统儒家思想,“非礼勿听”这是她认为女孩子应该遵循的本分,然而无意之间听见了,又不能落一个“品行不端”的名声,再加之原本就是过来找林黛玉的,所以才脱口喊出了“颦儿”。

   第二,嫁祸说

“嫁祸说”和“避嫌说”刚好相反,认为薛宝钗在情急之中喊出林黛玉的名字以达到“金蝉脱壳”其本质就是一种嫁祸。然而在“嫁祸说”这一论点中又分为两种嫁祸——“无意嫁祸”和“有意嫁祸”。所谓“无意嫁祸”是指薛宝钗并非主观想去陷害林黛玉,但是实质上已经构成陷害了。所谓“有意嫁祸”其意思更为明确,可以说薛宝钗从主观到客观都是实实在在的嫁祸。

对于“滴翠亭风波”的评价,无论是持“嫁祸说”还是“避嫌说”最终的焦点都指向了薛宝钗的道德层面。王昆仑先生说这压根儿就是一种不道德的事情。邸瑞平先生说:“‘金蝉脱壳’的办法,本身就不道德,它必须把有利的留给自己,把不利的推给别人,在‘扑蝶’这一细节里,宝钗便显得城府深严,心机细密,手段圆滑,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罪恶的渊——那就是‘私心’。”1蒋和森先生也曾指出,从书中情节看,的确无法判断薛宝钗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薛宝钗的这个‘金蝉脱壳’,根本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即使她喊的是‘凤姐’或其他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改变她这一行为的损人利己的实质。”2


参考文献:

1)邸瑞平 《红楼独步》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2010 P354

2)蒋和森 《红楼梦论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2006 P140

此文节选于:马经义著 《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