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巧姐评论史

(2014-11-24 21:26:37)
标签:

红楼梦

十二钗

评论史

贾巧姐

马经义

分类: 《红楼梦》人物分析

贾巧姐评论史 

如果把“金陵十二钗”看成一幅图画,那么这幅图绝对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当你面对着这副由十二个女孩子组合起来的立体画面时,你会惊讶于画面的层次感。距离你最近的,你甚至能感受到她们的呼吸。稍远一点的你能看清她们的妆容、衣履,一颦一笑。再远一点的,你能遥望她们的举止。最远的,虽然已是星星点点似乎成了人物符号,然而你也能感知她的存在。

贾巧姐在十二钗中正是这样一个能让你“感知存在”的人物,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她仅有一次出场,而且还是被抱在奶娘怀里的小孩之。关于它的笔墨描写,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蜻蜓点水般地写了四处。第一处是第五回属于贾巧姐的判词。第二处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跟着周瑞家的到了王熙凤的住所,作者点了一句:“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便一笔带过。第三处是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带着板儿二进荣国府,在大观园中巧姐闹着要板儿手中的佛手玩。第四处是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因为贾巧姐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仅有这四处相关文字,所以关于巧姐的评论文章极少,在这有限的文章中又几乎都是探讨巧姐未来命运的。

就现有的关于巧姐的评论文章而言,虽然有涉及名义的,年龄的,意蕴的,但是终极指向都是探究巧姐的命运。例如傅继馥先生在谈论巧姐的名义时说:“在封建社会里,命名者与被命名者通常是贵贱关系。但是也有例外,凤姐因女儿多病,特地请‘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刘姥姥才有幸奉命给公府千金起个庄农姑娘的名字叫‘巧姐儿’,无意中暗含了贾府破败后她将在‘荒村野店’‘纺绩’的命运。”1

 

所以在为数不多的文章中,与其说是在评论巧姐,还不如说是在探佚巧姐。

 

    关于巧姐的命运,评论者们的切入点仍然放在了第五回的判词上。判词是十二钗命运的高度浓缩,所以在所有探佚十二钗的文章里,判词成了研究者们探索的出发点,同时又成了验证探佚结果的归宿点。贾巧姐的判词,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这样写道: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在评论者们看来,这首判词中所蕴含的意思比较清晰,换而言之,巧姐的未来命运也在这判画、判词、判曲中交代得相对明了了——贾府衰败,巧姐被“狠舅奸兄”买到妓院,后因刘姥姥“巧救”才脱离烟花巷,最后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成为夫妻。这一“命运模式”几乎成了红学界的定论。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有评论家认为,这幅画面够成了巧姐悲剧命运的底色。原本是侯门千金,大家闺秀,因为家族的变故最后沦落到在荒凉的村野中度日,这难道不是悲剧吗?所以“荒”与“野”就被定格成了贾巧姐悲惨凄凉的人生环境。然而丁维忠先生对这两个字的解析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丁先生认为,“荒野”二字无非是形容乡村的偏僻,而“店”才是值得注意的字眼。丁维忠先生根据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曾经得到贾府众人的接济,从而推测板儿有资本开了家小店铺,又添置了一些田地,家境大有改善,过上了温饱不愁的生活,所以这也切合了刘姥姥当初的预言:巧姐“日后长大了,成家立业”之“业”。(2)

 

其实在判词中并没有关于巧姐流落烟花巷的字眼或者暗示,那么巧姐被卖到妓院这一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俞平伯先生曾根据《好了歌注》中“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推测,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到妓院,终为刘姥姥所救。于是这一说才大为流行的。脂砚斋曾在这句诗旁批语道:“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画计算,痴心不了”。丁维忠先生认为:“这是讲凤姐生前如何为巧姐婚姻‘筹画计算’,死后却把握不了女儿的命运。”(3)

 

关于巧姐的判词,评论者们所集中探索的主要有三点。

第一,“狠舅奸兄”到底是指谁?

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狠舅奸兄”分别是指巧姐的舅舅王仁,贾环以及贾芸。“狠舅”当指王仁,只一点无可争议,然而“奸兄”是指贾环和贾芸,很多探佚学家就不同意了。例如梁归智先生就说:“程高续书写成贾环、贾芸完全胡来,贾环是巧姐之叔,根本不是兄;贾芸更不对,他在荣府败后‘大有一番作为’,是帮助宝玉、巧姐的侠义之人。”(4)

 

那么这个“奸兄”到底是谁呢?绝大对数的探佚学家都认为是贾蓉。无论从贾蓉的辈分还是品行上推敲,他的嫌疑最大。当然也有认为“奸兄”是指李纨的儿子贾兰的,例如王湘浩先生就主张这一说。并且从巧姐判词所处的位置上看,似乎也暗藏玄机,她刚好在王熙凤与李纨之间,所以推测奸兄是指贾兰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第二,“巧得遇恩人”,恩人是指谁?

从现有的探佚文章来看,巧姐遇到的“恩人”是指刘姥姥,这一点几乎达成了共识。刘姥姥三次进入荣国府都或多或少和巧姐相关联。又特别是第二次,给巧姐命名等,评论者们都认为这其中暗伏巧姐日后所遇恩人当指刘姥姥。例如周汝昌先生就说:“雪芹在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早就安排好了一条伏线:姥姥带的外孙子板儿,将来就成了她这次求见的王熙凤的令婿——女儿巧姐所嫁之人。巧姐后来命运甚惨,被狠舅奸兄卖入烟花巷,几乎沦落火坑,多亏刘姥姥仗义搭救,投往农家,作了夜灯纺织的村妇。”(5)

 

也有评论者认为,这里的“恩人”不单指刘姥姥一人,而是“一群”人的概念。例如赵冈先生就认为,巧姐的故事在整个“红楼构架”中是单独发展的,后来沦落烟花巷,“巧姐之被发现,可能是由于与刘姥姥有关之人。贾芸之仗义探庵,营救巧姐出虎口,一定是借重了醉金刚倪二之力。”(6)

 

从众多的观点中可以发现,无论“恩人”是指一个人,还是一群人,都没有脱离中心人物刘姥姥,所以“巧得遇恩人”虽然也存有争议,但是相比较而言分歧并不大。

第三,“巧”到底如何理解?

在探佚学者心目中,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其故事结构,人物刻画都太平庸了。就以巧姐的命运而论,被狠舅奸兄卖于外藩做妾,后被刘姥姥救出,许配乡中财主周氏,最后又回到贾府父女团圆,这实在算不得“巧”。所以俞平伯先生就曾说过:“(这样的经历)实在看不出怎么可怜,怎么薄命,……这不知算怎么一回事。”(7)

 

那么红楼探佚学者们认为的“巧”到底如何呢?梁归智先生所推测出的故事梗概最具代表性。“大约巧姐长大时贾家已败,……凤姐已死,贾琏、平儿都不知所终,巧姐遂落于‘狠舅奸兄’之手,被卖到了烟花巷,后来不知怎么样又流落到‘狱神庙’(可能由于战争发生而流落或逃跑出来),正在万般无奈十分危急(其详情不可知)的时候,与刘姥姥巧遇获救。”(8)

 

俞平伯先生早年也持有类似的探佚观点,并表示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巧姐身后的凄凉。

其实和其它十一钗比较起来,巧姐的命运虽然同样多舛,然而结局还算“幸福”所以皮述民先生说:“故此一金钗的象征意义,只集中在显示,像荣国府这样的大富之家,其千金终沦为辛勤的自食其力的平民。”(9)

 

关于巧姐的意义,杨建文先生曾经发文探析。杨先生认为,曹雪芹笔下的巧姐被赋予了一定的进步意义。整部《红楼梦》以贾宝玉的遁入空门而结束,又以巧姐婚嫁农家收场,如果说贾宝玉的遁入空门反映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痛苦,那么巧姐加入农家则反映的是终归不愿无路可走的求索。杨建文先生说:“苦痛与求索就这样交织在一起,牵动着作者的愁肠,使他流下‘一把辛酸泪’,唱出了封建末世的挽歌。”(10)

 

参考文献:

1)傅继馥 《明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 安徽人民出版社 合肥:1984年 P192

2)丁维忠 《红楼探佚》 京华出版社 北京:2006年 P244

3)丁维忠 《红楼探佚》 京华出版社 北京:2006年 P240

4)梁归智 《红楼梦探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10年 P192

5)周汝昌 《红楼小讲》 北京出版社 北京:2002年 P94

6)胡文彬 周雷编 《红学世界》 北京出版社 北京: 1984年 P187

7)俞平伯 《俞平伯论红楼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1988年 P115116

8)梁归智 《红楼梦探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10年 P191

9)皮述民 《李鼎与石头记》 文津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2002年 P134 

10)杨建文 《巧姐寓意试探》 载于《红楼梦研究集刊》 1985年 第十二辑

此文摘录自:马经义著 《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