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文学到管理学  ——浅析《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方法

(2013-10-14 10:14:15)
标签:

管理学

文学

教学方法

马经义

科教文汇

文化

分类: 刊物论文集
从文学到管理学 <wbr> <wbr>——浅析《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方法

从文学到管理学 <wbr> <wbr>——浅析《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方法

 

    摘  要:中国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借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作为案例诠释《管理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不仅能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和内容的可听性,还能巧妙地减退或者规避同学们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对相关管理概念的理解难度。

    关键词:文学经典  管理学  教学方法

 

在中国,管理活动古已有之,然而将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逐渐将它上升为一门学科却始于西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管理的人也因此而增多。在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管理学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所必须修读的课程。针对这门专业基础课,教师如何去教授,选取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学生理解相关的管理学概念,易于学生记忆相应的知识点,本文对此作几点探索。

《管理学原理》也被称为《管理学基础》,从现有的各类教材来看,课本名称虽有异同,但内容实质没有差异。编写所遵从的体系和构架也基本相似,大多都是按照法国的管理学家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分章分节撰写。

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构建是一大贡献。所以这一理论也逐渐被引入高校课堂。这五大职能的提出是以法约尔50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为背景总结并逐步结晶出来的。换句话说,要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五大职能的含义,并运用于管理中是需要管理实践作为基础。然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最为欠缺的正是社会实践和工作经历,那么站在这个现实层面上,又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这些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呢?

管理学与文学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但有一个相同的核心,那就是“人”。就文学而言,它是被诗化了的人的存在,终极指向是引领人心,用文学启迪人的智慧,从而让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在错综纠葛的关系网络里有一份正确的判断和了然。就管理学而言,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基于人,也无论是管理活动中的计划组织还是协调控制也都是人在作为。所以管理学与文学二者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质却是理念相通,都是对“人”的研究。正因如此,我们就可以打开一条教学门路——利用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作为案例来诠释《管理学原理》中的相关概念,加深初学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虽然我们现在学习到的管理类课程,其理论大多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国古代典籍和文学经典中却处处闪现着管理的智慧,再加之我们从小就接触这些典籍和文学经典,它们早已化为了文化基因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我们以此来作为教学案例,从而诠释《管理学原理》中的概念,学生接受起来就会相对轻松,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文字也会在我们熟悉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中得到舒展。如何在教学中将文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我们试举几例,算作抛砖引玉。

在《管理学原理》中“领导”一般是会专章编写的,就这一章而论,“领导艺术”又会单独成节讲解。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的工作效率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管理艺术,而领导艺术又是一门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的学问。这门学问掌握起来尤为困难,因为它并非仅仅是技巧,而是融合了知识与智慧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并非是学生对技巧本身的把握,而是对领导艺术的“领悟”过程。通过文学经典中的表达去感悟这个过程又正是让人“领悟”的最好途径。

例如我们可以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来诠释领导艺术中的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等。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必须要有一批贤人志士帮助自己,其中诸葛亮就是他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就当时的诸葛亮而言,他的社会地位和资历与皇叔刘备比较起来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然而刘备并没有因为这些世俗的界定阻碍他寻求贤能的渴望。他放下了所有的身份与头衔亲自带着关张二人并三次求访诸葛亮,最后诸葛亮也在刘备的一片诚心诚意之下出山了。这一领导艺术运用的核心要义就是“平易近人,求贤若渴”,让诸葛亮强烈地感受到了“被需要”的愿望。同时又在这种感受中激发了诸葛亮的出世豪情,并且愿意为刘备所驱驰。历史证明,刘备在诸葛亮身上所使用的领导艺术是成功的!

又例如我们可以从《西游记》中去认识《管理学原理》中的组织。所谓组织就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社会团体。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认为:“为了使人们能实现目标而有效地工作,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这就是组织管理职能的目的。”无论对组织如何定义,其中有四点要素是需要明确的,第一就是要有组织目标,第二要有成员,第三要有分工协作,第四要开展连续性的工作。在《管理学原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组织”的讲解,我们就可以借《西游记》师徒四人团队来诠释管理学中的组织概念。

首先师徒四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组织中的成员就是师徒四人,再加一匹白龙马。他们之间的分工也非常明细,唐僧是领导人,虽然他不能降妖除魔,但却是这个组织的精神领袖。如果没有了唐僧,这个团队早就在没有统一的精神维系下涣散了,所以唐僧就是这个团队的精神保证。孙悟空专管降妖除魔,为整个团队解决高精尖的“技术难题”,并且还负责化缘,以保师徒四人的生活供给,他就是这个团队的安全保证和物质保障。猪八戒看似“无能”他却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快乐,当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出现嫌隙,猪八戒往往会在其中沟通、周旋,最后往往是这个组织的“一把手”和“务业骨干”握手言和了。所以猪八戒给这个组织带来的就是快乐保障。沙僧最为默默无闻,一个组织中必须要有这样任劳任怨的老实人,他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他不会标新立异,也不会锋芒毕露。对于沙僧来说挑好担子,赶好马自有圆满的结果,所以沙僧就是这个团队的后勤保证。这样一来,理解“组织”前三个要点,其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对于一个组织要开展连续性的工作,原本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师徒四人而言,他们的工作就是从西安到大雷音寺取经,其中的艰难险阻,九九八十一难,经过十几年才最终完成目标,这已经是一个连续性的漫长过程了。

再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管理方法来诠释《管理学原理》中的激励。“激励”一词译自英文“Motivation”,把这个词用于管理活动中是指,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起动机,使之朝向所期待的目标前进的心里过程。激励的作用是挖掘人的潜能,吸引和稳定组织人才,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激励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了解员工的需要。

王熙凤在家族管理中的激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物质激励。换句话说,当仆人们办差得力时就赏钱,给银子。一赏就是十两、二十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有钱还“能使磨推鬼”。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就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面前,重赏之下定有猛夫。第二就是给仆人们“评职称”。这个举动也符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都被满足后,他就向往着被尊重,向往着自我实现。对于贾府的仆人们而言,王熙凤采取的“评职称”就基于这种需要层次的激励。贾府的仆人分为四等。第四等是级别最低的基层员工,这一般都是粗使丫头,打扫庭院就是她们的日常事务。第三等高贵一点,不用做粗活。第二等相当于“副小姐”,吃穿用度和小姐们一样,专管所伺候主人的衣履钗环等。一等仆人地位是非常高的,一般都是侍候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者高层领导人,例如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就是一等仆人,王熙凤见了她都要叫姐姐。所以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整个荣国府在王熙凤的管理下变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就可以借用《红楼梦》的相关情节诠释《管理学原理》中的激励了。

以上的例子来源于我们的四大名著,当然这仅仅是我们选取例证的冰山一角,还可以从《聊斋志异》、《三言二拍》、《论语》等文学典籍中寻求。用文学讲解《管理学原理》,其核心就是用文学经典中的相关故事作为案例,去诠释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巧妙地规避了他们没有工作经验的缺陷。这种教学方式有什么好处呢,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知识的积累原本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知识点相对零碎的状态下,如果用文学故事将《管理学原理》中的知识点串联成网状,学生的记忆就会“成片”地增长。网状记忆比零碎记忆更可靠,更精准,更长久。

第二,能让学生理解理念相通的学习原理。学生的学习绝对不仅是记住某一学科的知识点那么简单,而是要让知识在悟性的提升下化为智慧。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他原有的功效,这就是知识的局限性,但是把知识融汇升华成智慧,这就是能伴随一个人终生的能量。智慧不分学科门类,换句话说,无论从文学中提升出来的智慧,还是从管理学中提升出来的智慧,它们都能相通互用。

    第三,增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原理学原理》属于专业基础课,所以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大道理”比较多,讲解起来相对枯燥,学生们就会在枯燥的知识点下昏昏欲睡。如果这个时候灌注他们喜闻乐见的名著故事,就会振奋他们的精神。同时,学生们会觉得自己曾经熟悉的文学情节原来还可以这样解读,从而感兴趣起来,相应的管理学知识点也就在这种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被记忆住了。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

[2]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9年

[3]向秋华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