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视频与三点感受

标签:
马经义视频感受爱华学院文化 |
分类: 生活杂文集 |
第一,深感文化的力量。华夏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曾间断,它五彩斑斓而又光芒四射,更重要的是它至始至终都“活”在当下,这也是中国文化异于其他文明最大的区别。
那位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孩子,因为一本薄薄的《弟子规》而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能让他脱胎换骨的这份力量正是文化给予他的恩赐。也许我们忙于生计,周旋于世俗,早已远离了传统文化的沐浴,然而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那份效用,却不能小视。人难免不会遇到困境,难免不会跌入一个人生的低谷,此时谁也帮不了你,金钱与物质也会失去了它往日的威力,怎么办?依靠什么来拯救自我?唯有一份清明的悟性,一份博雅的情怀,一份对生活的泰然处之,一份对世间的看破与通达,一份内心淡然、笃定的气势,它能幻化成一份勇敢支撑着我们一直向前,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文化对人的核心价值。
我们都是平凡人,面对的也是平凡的生活!“生活”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生下来,活下去”。至于能不能“生下来”,那是父母的事,我们做不了主,然而一旦生下来,我们就要面对“活下去”。怎么“活”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诠释的问题。
儒家学说教引我们“安身立命”,“修齐治平”在社会之上能脚踏实地,并且有所担当。当然这些言语是被儒生们哲学化、文学化的一种提炼。用最直白的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自我实现。要完成这一切就必须“工作”。 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要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不需要都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一切平凡和伟大不都是在工作中完成的吗?所以提倡“为自己工作”,没有错。
第三、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句话温馨而又富于哲理,“心”是一切的出发点,“家”是安顿的代名词。我们常常说的“觉悟”是什么意思,拆开这两个字就是“见我心”。真正看见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叫觉悟,所以觉悟并非是毕恭毕敬地聆听教训,而是感受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达到心灵的一份了悟。
人的一生不过是从时间的长河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而已,学习也好,工作也罢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心的安顿,所以这句“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启迪我们的就是要找准我们的心,安顿它,养护它。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谁不会遇到纠结,谁没有烦恼,但是只要找准自己的“心”在人生之路上,能走走停停那是一种闲适,能边走边看那是一份优雅,能边走边忘那是一种豁达。如果以这样的心灵状态,去迎接人生中的烦恼,工作中的憋闷,我想很多纠结就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