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898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学术、文化、娱乐的“三层现象”

(2012-05-28 09:31:41)
标签:

红楼文化

红楼学术

红楼娱乐

辨析

马经义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红楼学术、文化、娱乐的“三层现象”》

题记:今年3月份,著名红学家 孙伟科先生在博客里发表了一篇题为《红学应成为文化创造力之学》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两个概念,“红楼学术”与“红楼文化”。受孙先生的启发,反观红学现状,我觉得红学界应该组织一场关于“学术”、“文化”、“娱乐”的大讨论了!所有的红楼梦中人,我们都先放下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心平气和地谈论谈论我们的“红楼环境”,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天地,如若一味地树立自我,不管不顾,恐怕“红楼环境”真的要变成我们当今的“生态环境”了。

——————————————

    红楼学术、红楼文化、红楼娱乐是当今红学环境中的“三层现象”。单独理解这三个名词,并不困难。

所谓“红楼学术”,是以《红楼梦》为根本而构建起来的一套具有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理念和研究技法的学问。它的核心是用传统的治学理念解析文本,提炼《红楼梦》的精华与旨归。

所谓“红楼文化”,是以《红楼梦》为核心播散开去,从而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学、美学、哲学等文化领域的切入与了解。它的核心是用《红楼梦》作为窗口,旨在透视、欣赏、感悟中国大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华文化“理念相通”的特殊现象。

所谓“红楼娱乐”,是以《红楼梦》为平台,可以让任何一个喜欢《红楼梦》 的人在上面载歌载舞,自娱自乐。它的核心是以《红楼梦》为载体,怡情养性,安抚心灵,陪伴生命的成长。

在红学环境的“三层现象”中,红楼学术是根本,红楼文化是核心,红楼娱乐是平台。这样的环境构建,可以用一个图层来表示:

红楼学术、文化、娱乐的“三层现象”

如果“三层现象”单独存在,各不相扰,问题也就简单得多了,但是,麻烦就在于它们之间相互勾连,互为依靠,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还会相互转化。在这种情况之下,往往会让人辨识不清“层次”,如坠五里云烟。本身是“平台”之上的红楼娱乐,却偏偏误认为是地地道道的红楼学术。例如,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林黛玉继承了多少遗产,林如海死了之后遗产如何归宿,贾府有没有挪用林家的产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活跃,分析鞭辟入里,道理层层推进,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达成共识,握手言和。还有一种情况,本身是一厢情愿式的自我解读,却偏偏误认为是惠及大众的红楼文化推广。例如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闹得沸沸扬扬的“秦学”。红学历史中索隐派的种种言说,都曾红极一时,占据了红楼环境的半壁江山!

那我请问,这些是“学术”还是“娱乐”?说它是学术,但是自圆其说,牵强附会,一家之言者居多,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有虚构性,而且还有大量的幻想性。说它是娱乐,但是其中又运用了传统学术中的技法,本着考证的思想,引经据典,史海钩沉,让读者敬佩其中的推理简直丝丝入扣,逻辑清晰而又严谨。此时“学术”与“娱乐”早已分别不清了。如此一来,红学环境就成了“混淆”与“幻想”齐飞,“乌烟”与“瘴气”一色。再加上一场场歇斯底里的呐喊,唾沫横飞的争辩,几挥老拳,自己觉得冤枉委屈不说,还伤了和气。

那么我们如何来辨识“学术”与“娱乐”呢?我认为有这样四点可供参考:第一,红楼学术的终极指向是惠及大众,而红楼娱乐的终极指向是欢愉个体。第二,红楼学术是其他研究的根据与基石,而红楼娱乐除了会心一笑而外,它不能作为文化依靠。第三,红楼学术具备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而红楼娱乐唯“心”是本,不兼文化义务。第四,红楼学术的生命具有长期性,而红楼文娱的生命是短期性。

写到这里,我必须要做一个解释,在辨别“学术”与“娱乐”的时候,并没有褒贬之意,因为同属于红楼环境中的现象,只是性质不同而已。“学术”的地位并非高于“娱乐”,而“娱乐”的作用也并非亚于“学术”。对于当下的我们,忙碌之中,进行一段“红楼娱乐”,放松了心情,优雅了生活,它的意义恐怕不是金钱能衡量的。“学术”的意义更不必我赘言了,它兼顾的是一种文化的反思与传承,意义大如天。

此时我有一种感受,“红楼学术”就如同我们的儒家,它让我们在成长中担当,有一份责任,有一份义务;“红楼娱乐”就如同我们的道家,它让我们在生活中悠然自得,多一份随心,多一份惬意。如果说“红楼学术”是地,那么我们就应该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如果说“红楼娱乐”是天,那么我们就应该展翅游心,快快乐乐。这二者并兼是最难得的红楼现象,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境界,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种高度,但是我认为这是红楼精神所传递出来的情愫。

在上面的“三层现象”图形中,“红楼文化”处在其中,承上启下,意义是非凡的,这也是我认为红学研究的重点。只有“红楼文化”才能上通“娱乐”,下接“学术”。如果现实中只有学术就会枯燥,只有娱乐就会飘渺,可喜的是红楼文化不仅有“学术”的严谨,还有“娱乐”的欢愉。

“红楼学术”与“红楼文化”的区别在于,前者的重点是《红楼梦》文本,后者的重点是产生《红楼梦》的文化背景与学术渊源以及与它们的关联。如果我们还是以“窗子”做比喻的话,“红楼学术”就是窗子本身,我们研究它的做工、质地、年代、出于哪个匠人之手等等。“红楼文化”就是窗子外边的景致,我们通过这个窗子能看到什么样的山川河流,能听到什么样的莺歌燕曲,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清新空气,而“红楼娱乐”就是我们研究者站在“窗口”的感受了。

红楼学术、文化、娱乐的“三层现象”

所以红楼环境中的“三层现象”一层都不能少。在红学研究中只有“学术”,没有“文化”你的视野就不会开阔,你不会真正理解,研究版本、曹雪芹、脂砚斋的意义与目的:只有“文化”而没有“学术”那就失去了根本,没有立足点,你所有的言论都可能演化成不切实际的“假大空”;如果有了“学术”与“文化”而缺失了“娱乐”,那我很难判断做研究的是“活人”还是“机器人”。因为一切领域的学术与文化其终极关怀都是“人”,活生生的人。知道了这一点,就会豁然开朗“红楼娱乐”的价值了。如果没有了“娱乐”我担心终有一天我们会被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压垮,那个时候你会认为这不是“文化”而是“累赘”。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是“纯学术”而去讥讽“红楼娱乐”,如果你把纯学术当成一种享受,其实你也已经在“娱乐”红学了。我们也不要因为“娱乐”而去讥讽“纯学术”,扬言那是一种无用,因为你所娱乐的正是从学术中延伸出来的一种高级玩意。

所以站在红学“窗口”的人们,我们一起爱护窗子吧,因为那是我们看世间万物的基本点;我们一起保持愉悦的心境吧,因为那是人们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我们一起去体悟中国大文化吧,因为那才是红学最大的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