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的精神
(2012-05-19 12:35:05)
标签:
反而凌龙哲学马经义感悟文化 |
分类: 生活杂文集 |
在西南财大讲座时, 凌龙先生送了我一本小册子——《反而》,这是他“知天命”之年写给自己的“小书”,书的装帧虽然小,但是却装着一份生命体验的浩阔。当时收下这份礼物,没有来得及细读,今天顺手翻阅,才知道其中的分量。
我喜欢道家,最初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在我异常疲惫之时,它总能让我有一份轻松,我也说不出这份轻松源于何处。如今喜欢道家,原因仍然很简单,就是因为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用“简单”来化解。
“反而”暗含着中国文化中的大智慧,用凌龙先生的话来解释:“解决问题的办法就隐藏在这个问题相反的地方,正所谓‘开门的钥匙在门外’”。正如《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一切问题都出在照“正面”上,欲望、贪婪由此而生,如此复杂的问题如何解决,它关乎人性,关乎社会。然而解决的最终方案简单地出人意料——“照反面”。
我们有优点,但是不能因此过分的沾沾自喜,因为优点的延伸就成了缺点。我们有缺点,但是也不要因此而自暴自弃,因为缺点的隔壁就是优点。这就如同“有多少山头,就有多少山谷”一样。
我们都有孤独、寂寞、无助的生活体验,也许我们遇到这些感受的时候都会去找方法“抵御”,但是“反而”的精神告诉我们:哭的时候没人哄,才能学会坚强;怕的时候没人陪,才能学会勇敢;烦的时候没人问,才能学会承受;累的时候没人靠,才能学会自立。所以我一直主张,学会“享受”,才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当然“享受”绝对不只是安富尊荣,而是真真实实的体验,只有在体验中才能感受“反而”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