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想:古代小说中为什么会出现诗词

(2012-04-01 17:18:19)
标签:

古代小说

诗词

马经义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大量的诗词穿插于古代小说之中,这可能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特色之一吧。为什么会出现诗词,原因当然很复杂,简单地说可能有四点:

第一:诗歌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在我国,诗词一直被认为是传统文化中的“名门正派”。孔子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你如果不学习诗文,怎么能好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呢。我们形容一个人有学问,常常用“饱读诗书”这个词,很少有人听见夸赞别人有学问,说人家“饱读小说”的。一个人也是因为“满腹诗书”才“气质华”。正是因为“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和正宗,所以才影响了后来兴起的小说,至此小说中出现诗词就理所当然了。

第二:中国的诗词是一种大写意的艺术。它散发的美学思想是朦胧的、柔美的,这恰巧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象。当小说的文体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境之时,作者就会不自然的使用诗词手法来帮助他达到这样的美学效果。

例如《醒世恒言》有一篇故事:说苏东坡请佛印听琴娘唱曲。那个时候听曲,演唱者一般都是在幕后,隔着帘子唱,和现在开演唱会的明星完全不同。佛印听了一会儿,就在想,唱得这么好,这个姑娘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就有一首诗描写佛印的心里活动:

窄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亭轩。绿窗朱户映婵娟,忽听歌曲婉转。

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分明咫尺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

古代的小说家,描写人物的心理,往往是单薄的,用诗词协助,这样一来就把干巴巴的寻常话,提升到了一个诗意美的境地了。

第三:在前一篇博文中,我曾说过,小说家的地位在古代是非常低微的。既然低微,没有人愿意处于这样的尴尬位置上,所以小说家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小说展示自己应有的才华,用诗词展示是最为直截了当的。中国传统诗词中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引经据典最能展示一个人的才学。所以正是因为小说家们想展才的心理,以此来改变自己的文学地位,于是乎小说中就出现了诗词。

第四:从文学的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一个盛衰的过程。就如同诗词曾经是古代的文学主流,但是现在小说却成了文学主流一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规律,似乎在文学形式的转化上也很实用。但是无论哪一种是主流的文学形式,它们相互间吸取养分,充实自己,才能达到融通之境地。所以小说家们逐渐在创作中使用诗词,利用诗词,最终将诗词的素质融进了小说之中也就不奇怪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