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其味 享其妙
(2012-02-20 11:34:44)
标签:
红楼梦荒唐言辛酸泪作者痴其中味马经义文化 |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从文字上看,这首诗非常的朴实,并没有在文字上精雕细刻,但就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文字,其背后的阐释空间却是无比的辽阔。
“满纸荒唐言”这里的“荒唐”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小说形式”的荒唐,小说的本身就有几分荒唐感,其中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艺术的真实,又有真实的艺术,荒唐!在清代,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汉·艺文志》将小说列为“十教九流之末”,这是曹雪芹那个时代的“小说观念”,作者选择了这种形式不就是实实在在的荒唐吗!
其次就是人生的“荒唐感”。人的一生说白了就是一段走向死亡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天天就去谈论“好了空无”“生老病死”,都去琢磨终极关怀,人是要发疯的。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的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生儿育女,齐家治国,为自己挣得荣誉、地位、金钱才能安顿时光,但这一切有会在瞬间化为虚无,这种矛盾不就是荒唐吗!
“一把辛酸泪”辛酸之泪来源于“人生的荒唐感”。《红楼梦》中有一份特殊的辛酸,那是一种价值的失落。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本着儒家的观念,追求的价值就是八个字“孝悌忠义礼义廉耻”。然而在《红楼梦》中你又会看到,真正秉承了这八个字的人又什么都干不了。贾政就是“孝悌忠义礼义廉耻”的信奉者,他能齐家吗?能治国吗?不能!管理家政还是要用王熙凤那一套,而王熙凤偏偏又背离这“八端”,欺上瞒下、图财害命。这种价值的失落与错位难道不辛酸吗?
“都云作者痴”痴就是执著,但是它并不是“傻子”的代名词。曹雪芹自己痴什么?首先是痴迷于艺术,艺术永远是痴的选择。那个时候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不务正业,在当时看来没有丝毫的意义,写出一本书来,又不能出版,又没有加入作家协会,又没有当上中国红学会的理事,可谓一无是处。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最容易责备一个人痴迷于艺术,痴迷于永恒,痴迷于一种非功利的一种精神升华。
其次作者是痴迷于情,狭隘了说就是痴迷于“爱情”。爱情是什么?西方的心理学家说,爱情就是神经病现象,因为坠入爱河的人完全符合神经病症状。然而我非常羡慕那种能用与天地同辉、与日月同在,与江河一起奔流的情感来拥抱一个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能这样爱一回,也值了。
“谁解其中味”这其中滋味何人能解?又能解出什么味来?所以脂砚斋在《红楼梦》甲戌本上,在这句诗的后面批语道:“能解其味者,必是辛酸之人”也就是说,只有经历了人情冷暖,看淡了风刀霜剑之人方能体会其中滋味。
所以味在于品,妙在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