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 孝

(2011-12-24 06:53:54)
标签:

孝文化

孝经

马经义

文化

分类: 生活杂文集

题记:上月在南京 和杨国庆先生聊红楼,其间又说到了女儿的孝顺,他的言辞让我记忆犹新,一直想为“孝”写点文字,苦于没有时间,如今寥寥几笔,算作纪念。新年伊始,祝愿天下的父母安康。)

————————————————

什么是孝?最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往往最不容易。孝,简化了说就是儿女对父母的爱,当下它被称为“美德”加以倡扬,然而父母对子女的爱,从古至今却都没有用“美”来冠过名,因为那是一种本能。

“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处在“原点”的位置上,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德”都源于“孝”的散发,儒家文化教我们做人,需要牢记“八端”——孝、悌、忠、义、礼、义、廉、耻,如果一个人连这“八端”都忘记了,那他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会遭受鄙视,被辱骂为“王八蛋”(这是“忘八端”的讹传)。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孝处在传统文化“原点”的言论。

每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教育,如今看到的“教”字没有被简化过,其中包含着一个“孝”,为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读书启蒙从“孝”开始;教书育人从“孝”开始;为人处世从“孝”开始。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君子务本”,“本”是木加上一点,这一点打在了“木”的根部,意思是说,一棵树要长成枝叶繁茂,凌云参天,根系必须发达。那么对于君子来说,要顶天立地,傲然于天地宇宙之间,他的根系也必须发达,而这里的“根系”就是一个人在文化与德行方面的修养,“孝”就是其中最大的根茎。

儒家有十三部根源性的典籍,俗称十三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周礼》、《周易》、《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孝文化单独成书,名曰《孝经》也可见“孝”在传统主流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孝”如何理解?孝这个字,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也没有被简化过。它是两个字的组合,上面是老人的“老”,下面是子女的“子”,从字形上看,它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子女背负着老人往前走,这就是所谓的“赡养”。民间有句俗话,养儿为了防老。当老人风烛残年,接近生命的尽头之时,作为儿女,对父母有一份物质上的供给与保障,这就是最基本的“孝”。

在现实社会中,能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就算是真正的孝吗?应该说还不全面。孔子曾经回答子游问孝,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家里的狗和马等动物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没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尊敬,这跟饲养家禽有什么区别呢?所以真正的孝,其中包含着一份尊敬。

“孝”这个字从结构上看,是上下结构,从上至下蕴含着一份“传承”。传承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血脉之间的延续。孟子曾经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然现在对于这句话要做新的审视,但是在传统社会里,子嗣的延续是人生的第一大事。第二是对祖先文化、美德、精神的承袭,这就是所谓“家风”“祖德”的彰显。

说道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司马迁。他年轻时代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边游历,后来又接受朝廷的指派出使西南,当他父亲司马谈病危之时,他从远方回来,跪在司马谈的床前。司马谈告诉儿子,他有一个极其深刻的心愿始终没有完成,就是编撰一部巨大的历史书。能够把古往今来的历史用文字细细梳理总结,以便传续后世。因为孝,司马迁接受了任务,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同时也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皓首穷经,倾其一生,最终完成了《太史公书》,也就是名垂千古的《史记》。这本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煌煌著作,可以说打通了中国的文史哲,从而也成就了司马迁一生的骄傲,同时还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尽孝的典型。

有了对“孝”这个字的认知,那么我们如何在父母跟前尽孝呢?民间对于孝行,有句俗话叫“论心不论迹”。只要有心,不论做什么事父母都能够感知并心领神会。因为,不是所有的女儿都有足够的金钱和崇高的地位,能够把他们的爱折合成一种物质给父母。也许有一个深刻的心愿,但做出来的事情却极朴素,小到微乎其微。

孝自己的父母,无论用什么方式,把握三点准没有错。第一就是用心体会并懂得父母的爱。只有深深的感受父母的爱,才能发自内心的回敬父母。第二,别让父母为我们担心受怕。别让父母为儿女牵肠挂肚,这个恐怕很难办到,因为无论子女有多大年纪,只要父母健在,你都是他们最在意的人。

《论语》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孔子和颜回、子路一起聊天,分别畅言自己的理想,颜回崇尚个人修为,梦想有一天满腹经纶,成为谦谦君子;子路看重物质,并坦言有房有车成为千万富翁之后定要和朋友分享。而孔子的理想简单朴素,他想成为一个让“少个怀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的人。让自己家的老人晚年在安定的环境中,安定的心态中生活,这就是一份孝了。

“孝”这个字和另外两个字联系得最紧密,一个是敬,一个是顺。“孝敬”是孝在行,敬在心;“孝顺”是顺者为孝。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往往也会产生摩擦和矛盾。而这些矛盾并不是什么关乎国家大义,关乎道德人伦的。按照我们老百姓的话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这个时候的儿女就应该多多顺着父母。这里的“顺着”就是尊重、包容老人家的生活习惯。

写道这里,文章要结束了,但是孝道可能才刚刚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