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姨妈的“受众定位”传播技巧 之“木石前盟”

(2011-08-28 09:18:54)
标签:

红楼梦

传播学

定位传播

薛姨妈

马经义

文化

    薛姨妈传播“金玉良缘”的信息,受众定位的第四个群体阶层是“木石前盟”,其实准确的说,是针对林黛玉一个人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两小无猜,情投意合,贾府众人无人不知。这也成为了实现“金玉良缘”最大的障碍。薛姨妈的传播手段总是那么老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林黛玉来讲,她早就知道了“金玉良缘”之说,并且为此伤心、生气乃至于惊恐,紧张,在《红楼梦》中这样的故事情节不在少数。从这一点上看,信息是传播到了的,也发挥了作用,但是还不够,薛姨妈还要从林黛玉的内心去解构她所信赖的“木石前盟”。最典型的例子在书中的第五十七回,其回目为“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薛姨妈和薛宝钗纷纷来到潇湘馆看望林黛玉,首先薛姨妈给林黛玉传递了一件喜事,邢岫烟和薛蝌定亲了。林黛玉十分的惊叹,对宝钗说道:“天下的事真是人想不到的,怎么想的到姨妈和大舅母又作一门亲家。”薛姨妈借此便展开了话题,说道:

“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这段话所传出的信息,其暗示性和针对性是非常强的。话语一开始就是月下老人设计的“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神话,薛姨妈首先为自己的故事套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同时在浪漫和神秘中又增添了一份“宿命”。所以她说:“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谁年年在一处?此时的林黛玉,在潜意识中定会认为她和贾宝玉的情况是完全符合的,黛玉的精神可能立即紧绷了起来。薛姨妈又接着说:“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如果前面的言语是泛指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实指了。薛姨妈最终要让林黛玉在心灵深处认知到,自由恋爱是不会有结果的。

故事讲到这里,突然又穿插了一段小情节,因为薛姨妈点到了女孩子的隐私,薛宝钗当着林黛玉的面在自己母亲怀里撒起了娇,这一反常的举动刺激了林妹妹,我们姑且不论薛宝钗这样做是有意还是无意,且看薛姨妈对林黛玉的一番安慰:

“也怨不得他伤心, 可怜没父母,到底没个亲人。”又摩娑黛玉笑道:“好孩子别哭。你见我疼你姐姐你伤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虽没了父亲,到底有我,有亲哥哥,这就比你强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上水去了。”

    其实这段话有它真挚的一面,否则曹雪芹不会封薛姨妈一个“慈”字。她毕竟是母亲,有儿有女,知道父母的疼爱与呵护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她怜惜黛玉完全处于一位母亲的本能,这无可厚非,更不能因为她传播“金玉良缘”而否定这一事实。然而她接下来的话,就有试探性、暗示性以及逻辑的矛盾性了。当薛宝钗玩笑着说让林黛玉嫁给薛蟠时,薛姨妈说道:

“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遭踏了他,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这段话的试探性在于薛姨妈想看看林黛玉对“宝黛婚姻”的态度;暗示性仍然在于自由恋爱不会有结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道,你的父母双双亡故,谁给你主做?逻辑的矛盾性在于“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薛宝钗不就是最合适的人吗,怎么会没有人给呢?可见是假话,而且直到最后薛姨妈的这一想法也没有付诸实践。薛姨妈对林黛玉的传播,其定位是比较特殊的,这是她精明的一面。

从薛姨妈使用的“受众定位”传播技巧来看,她有这样几个原则,第一:一切传播策略都要为“金玉良缘”服务。第二,在实际传播中,技巧与攻略要有可行性。对于世俗来讲,金与玉的搭配是合符规范的,它既能满足人们对名利的虚荣,也能满足人们祈求美好的愿望。第三,传播技巧要合符受传者的接受习惯。所以对于林黛玉这种忧郁型人格来说,攻心是最重要的;对于贾府的仆人们来说,以“闲言碎语”的形式传播是最合适的,因为仆人们拉帮结派,背地里议论主人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