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与利

(2010-09-19 01:33:25)
标签:

名利

马经义

看法

于丹

现代

解读

文化

分类: 生活杂文集

 

名与利

开学后就一直忙碌着,忙什么?为什么?我可以用一大堆的冠冕堂皇的事实来给你解释,但是这累赘了,两个字就可以总结得酣畅淋漓——忙着“名”,为着“利”。

你也许会惊得目瞪口呆——“追逐名利”,这不犯了人生的大忌了吗?且是你一个读书人该去追求的?因为国人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读书人“一贫如洗”的穷酸样,如果突然冒出个腰缠万贯的传统文人,就如同见了李逵穿着连衣裙,翘着兰花指,对月长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见鬼了。

“名利”二字确实太扎人眼了,它早已被我们赋予了浓厚的贬义色彩,更可怕的是,这种色彩仍然在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反复涂抹,可怜的“名利”,恐怕万劫不复,难以超生了……

那个宁愿在泥潭里打滚的庄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糟老头子,是如何爬上云端,把天下看得如此透彻的,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他曾经因为没有“利”而饿得头昏眼花。后来因为他成了“南华真人”当了“神仙”,所以我们对神仙的言论总是不加条件的顶礼膜拜,这不能怪庄子,谁让我们是凡夫俗子呢?

所以当下,在我们追求的人生境界中,必定有一条——“看破名利”,所以,我们也时时在“看破名利”的谆谆教诲中仰望着这一“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但,殊不知,让我们远离“名利”之人,却也是奔波于名利场中的人。

所以我从来不会去刻意渲染那一份游走在名利之外的“逍遥”,因为这一份被世俗哄抬着的“境界”要么定格在佶屈聱牙的典籍里,要么被操控在权贵们的手中,要么就是在那些穿着长袍,摇头晃脑的学究口中。且是你我能够轻而易举参破的?饿你三天三夜,看破的恐怕就不是“名利”,而有别人家的“锅碗瓢盆”了。

话有说回来,让我们“看破名利”这原本并没有错,但是从“追逐名利”到“看破名利”,我们往往忽略了中间的环节。要“看破”你首先就要懂得什么是“名利”。古今中外,真正看破名利的人,绝对是因为曾经拥有过“大名”与“大利”之人。我们连名利都不知为何物,你能看破什么?

名与利,其实它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附属品,你不去追求,它也会因为你的“纯心举动”而如影随形的。例如学术超女于丹,人家在百家讲坛公开“心得”,因为你爱听,别人有了名;出本书,你屁颠屁颠买了来读,人家获了利,整个过程都是你心甘情愿,你能说别人是在追逐名利吗?正因为于丹被名利附身,又在一片喧嚣声中筋疲力尽,于是她被逼着看破了名利,反而成就了于丹心灵的又一次升华。

名利不是坏东西,反而它成了我们凡人的“天”与“地”。利是我们的“地”,没有“地”,我们何处扎根?名就是我们的“天”,没有天,我们去仰望什么?人只有头顶天,脚踏地才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但是你也要知道,天之上就是“九霄云外”,地之下就是“地狱黄泉”,这分寸就得自己掌控了。

撕下世俗的伪装,摘掉看待“名利”的有色眼镜,让“名利”作为一种兴奋剂,去推动你奋发图强吧。不用拒绝名利的诱惑,就如同不要拒绝情感的滋生一样,只要内心有一份执着,合情合理,依法守矩,它是值得我们去拥有的。

但是我先声明,那是“兴奋剂”,不是“营养品”,注入适量能激发你的潜能,摄入过多,可能就得长住“太平间”了。所以对待名利,我们保持一份清醒,就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