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川大梦版的“读红会”
(2009-06-27 01:54:10)
标签:
红楼梦红学讲座川大读书马经义文化 |
分类: 生活杂文集 |
参加川大梦版的“读红会”
记得今年3月底,我回母校做过一次讲座,认识了“梦版”那一群可爱的大孩子们!出于对《红楼梦》的喜爱,他们隔三差五的组织“读红会”,形式多样,每次选取一两回,找一个人“领读”,并且讨论、“八卦”其中的人物、故事……多么高雅的活动,这群大娃娃,真会享受《红楼梦》。
因为多种原因,我回到了川大,在他们“秘密”地邀请下,我参加了第十五次“读红会”。因为我不想惊动太多的人,更不愿意他们为了我再去忙碌。比起讲座来,我更喜欢这样的“散打”形式,大家围坐在一起,一杯清茶,海阔天空,畅所欲言,没有了讲座的拘谨,多了其乐融融的温馨……
这一次由我“领读”,领读不是带着大家朗读,而是由一个人承担“主讲”,其他的人随时可以插话,提问。《红楼梦》的人物、思想、结构早已被谈论成了“俗套”,所以这次我“独辟蹊径”,为他们梳理《红楼梦》中的典章礼仪——官职制度,考试制度、爵位制度、诰封制度、服饰制度等等。整个过程,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享受”。不是因为我讲的有多么好,而是他们能乐在其中,能让心中喧嚣的凡尘暂时定格下来,让自己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让身心得到一种宁静和愉悦……
说实话,对于一个专业研究红学的人来说,也未必能做到“享受”二字,往往被“名”所累,被“利”所驱。今天的“读红会”,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接受《红楼梦》精神的方式。
任何一部“经典”,并不是让我们对它顶礼膜拜,能成就“经典”的,永远是活在当下,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古圣先贤,不是在千里之外,曹雪芹也就在我们的人群之中。我时常说,《红楼梦》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过上自己内心,安定、安宁而和谐的生活。这群可爱的大孩子,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可能在不经意之间诠释、享受着《红楼梦》的终极关怀……
在熙熙攘攘的红学界,时时都能听见那刺耳般的质问声:研究一本死书,干什么用?
其实任何一门学术研究,不是让它飘向无限,而是要回到现实,回到民众,回到当下的生活中来。学术研究脱离了现实,离开了活生生的人群,也就随着“无限”飘向了“死亡”。
真正的学术有两种,第一:让学术化为推动时代的力量。第二:让学术抚慰心灵。红学研究,可能很大程度上属于第二类。
————————
后记:
夜深了,我任然没有睡意,因为搬家的疲惫和读红的喜悦,再加上下午的咖啡,晚上的清茶,内外交加,一个小文人的“胡思乱想”又不由自主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