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答网友问

(2009-05-19 01:14:40)
标签:

红学

红楼梦

马经义

问答

文化

分类: 生活杂文集

    前段时间,一红学论坛,请我讲座,因琐事缠身,时间并不宽裕,所以迟迟未能赴约,心存歉意!后,烦请论坛版主收集网友疑问,我敬作答……

红迷:请马先生谈谈贾宝玉的个性?

 

关于贾宝玉的个性,这个说来异常复杂,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一个字,对于贾宝玉的行为表现,以及被这些行为掩盖着的个性,我们就会迎刃而解了。这个字就是“情”。 贾宝玉身上怀抱着的这份“情”,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世间万物。他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只要相互间真情对待,就会有灵感的交流,所以他见了燕子就和燕子说话,见了鱼就和鱼说话。看见桃花凋谢,便长吁短叹,所以家人都不可理解——这人怎么了,精神分裂?

第二:对世间之人。在贾宝玉的心中,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只有“有情人”和“无情人”。他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无比”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一定,他见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夏婆子,费婆子这些女人他觉得清爽了吗?没有。他见到秦钟、柳湘莲、北静王这些男子就觉得浊臭无比了吗?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女人身上不具备“情”,而这些男子各个是“情痴”“情种”。

 

 请问马先生,您对红楼服饰方面有没有做系统的研究,这对于还原红楼人物造型有多大的帮助?

 

   其实我一直都只是一个红学的“梳理”者而已,通过自己对红学的感悟,来梳理红学的流变,所以对我来说,还不是真正的红学研究者,最多只是一个红学整理传播者而已。关于《红楼梦》中的服饰研究,从我的梳理情况来看,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在《红楼梦》中最能体现满俗文化的应该是人物所穿的服饰、配饰、发式等等。服饰是一个民族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固有的样式,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红楼梦》第三回中这样描写贾宝玉的服饰: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满族男子喜欢穿这样的箭袍子,是为了射箭方便。所谓“箭袍”就是在窄窄的袖口上,再接出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如马蹄,所以又称为“马蹄袖”。满族入关以后,这样的服装成了有身份男子的礼服,要给人行礼时,即迅速放下马蹄袖,以表尊敬。

 

第二:《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是“虚实相接”的写作手法。从大体上看,男子的服饰多为虚写,女子的服饰多为实写。女子当中,少女、少妇的服饰多为实写,中老年妇女多为虚写。

凡能代表《红楼梦》时代的官服一律避实就虚。例如第二回写贾雨村是“乌帽猩袍”,第六回写贾蓉是“美服华冠、轻裘宝带”。第五十三回“荣宁二祖遗像,皆是披莽腰玉”,这些官服描写都无法判断是哪个朝代的服饰。写到贾母、 王夫人、邢夫人等有诰命者,出席重要场合时“皆是按品大妆”或“按品级着朝服”等等。

但是其中也有“显露”朝代的“小实写”。例如王熙凤第一次出场:“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因为清代在头上插“挂珠小凤钗”,皇族命妇用九个,其它命妇用五个,这就是所谓的“九凤朝阳”和“五凤朝阳”。王熙凤戴的“朝阳五凤挂珠钗”就是清代非皇室命妇的头饰。而在《红楼梦》中,男子的妆束多是扑塑迷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