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十二”
(2009-04-03 01:03:40)
标签:
红楼梦十二红学马经义研究文化 |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
在《红楼梦》中,“十二”这个数字显得很“诡异”。无论是文本之“上”,还是文本之“下”,都不离“十二”。 从《红楼梦》的异名来看,就有《金陵十二钗》一说。再比如,大观园中,十二处馆苑榭,十二个大丫环,十二个小优伶。冷香丸的配方、药味、剂量,无一不是十二为数。秦可卿出殡时,送殡的富贵王孙“隐”着十二支生肖。周瑞家的送宫花是十二支。连女娲炼的大顽石也是方经二十四丈,高经十二丈。所以无待烦辞,大家都会承认“十二”乃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基数。从《红楼梦》的结构来看,更是以“十二个梦”来作支撑和框架的。
为什么会出现“十二”这个数字呢?我认为,这还是要归纳在中华“文化基因”的概念之中。
“十二”这个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就显得非常神圣。例如十二生肖,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属相。在中华文化之中,有一个词可以作为我们文化的精神核心——“天人合一”。老祖宗对“天”尤为关注,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月亮,月亮绕着地球转,每年转十二圈,形成十二个月,“十二”是两位数,其基数为“六”,所以六在传统文化之中又有“天六”之称,这就是所谓的——“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因为敬“天”,于是先民们就开始敬重“十二”了。古人把天空分为十二个区域,以十二地支来命名,这叫作“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因为对“十二”尊崇,所以对是十二的倍数,以及最小的基数都同样地“器重”,例如“二十四”,是十二的倍数,所以先民们把一年又分为二十四节气。
从文化层面上来说,十二的倍数,或者最小基数更是中国文人潜意识中的最佳选择。例如《水浒传》是从三十六人演变发展成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合而称为梁山泊“一百单八”条绿林好汉。十二的最小基数是“三”,“三”在中华词汇典故里,随处可拾——三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三打白骨精。但是《红楼梦》不大用“三”。主要用“十二”。
我国古代的音名也是用“十二”律吕来表示,它们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每个音为一律。其中单数的六个音称“六律”,属阳;双数的六个音称“六吕”,属阴。和称“十二律吕”,也称“十二律”。
从这些和“十二”有关的文化现象来看,都是因为对“十二”尊崇的“文化基因”所导致的。所以,《红楼梦》中“十二”这个数的“诡异”,仍然是因为中华“文化基因”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