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改”论和“二书合并”论的内部分歧
(2009-01-29 22:31:08)
标签:
红学红楼梦成书过程研究马经义文化 |
分类: 中国红学概论 |
从上述我们讲到的种种学说观点中,我们不难发现,《红楼梦》成书问题研究虽然只有两种学说观点,但是在每一种学说观点内部都有着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学说观点的内部分歧。“分歧”的出现源于研究者对文本、资料、版本的理解不同,同时这些“分歧”又加深了“成书问题”研究的难度。
据 沈治钧先生的分析:“一稿多改”论的细部分歧主要集中在“增删五次”的具体细节的描述及其时间的确定上,例如丁淦先生认为存在一个传奇本《红楼梦》的阶段,胡文彬先生坚持有一个短暂的《情僧录》环节,陈庆浩先生则对是否确实存在过《金陵十二钗》持谨慎态度;一般认为曹雪芹最迟至乾隆十九年(1745)甲戌本已基本完稿,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那时最多只完成了前八十回,刘广定则认为恐怕离八十回还远呢,甲戌本“《红楼梦》实际仍在继续改写、重编中”。
相比之下,“二书合并”论内部的分歧就更严重一些,集中在“二书”的指认、曹著的名称以及另一部“原稿”著作权的归属等基本问题上。当年皮述民先生认为两书是《风月宝鉴》和《石头记》,前者是曹雪芹的旧稿,后者则出自脂砚斋之手,现在杜春耕先生的观点与此相近,不同的是将《石头记》的著作权归判无名氏所有。当年戴不凡先生认为《风月宝鉴》的作者是“石兄”,《石头记》才是曹雪芹的作品;后来叶玉华先生说《风月宝鉴》的作者是棠村,曹雪芹的小说叫《金陵十二钗》;现在薛瑞生先生认为《风月宝鉴》的作者是曹雪芹,《石头记》的作者才是“石兄”;惠康祐先生则认为两书皆非曹雪芹所作,《风月宝鉴》的作者根本就不是旗人,《石头记》是曹雪芹家族中的一个人写的,曹雪芹只是最后的合并者而已;而胡淑芳干脆说:“《风月宝鉴》为明人旧稿。”
摘录自:马经义著《中国红学概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