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改”论和“二书合并”论的学说体系(二)
(2009-01-24 09:58:52)
标签:
红楼梦红学成书过程研究马经义文化 |
分类: 中国红学概论 |
上述种种见解真让人眼花缭乱,但仔细一想,无论是“一稿多改”还是“二书合并”它们的论证过程都有一个相同的“起始点”,其论证的方法、手段、选用的材料都基本相同。这就形成了一套论证“成书问题”的方法体系:
第一:相同的“起始点”
脂砚斋曾在甲戌本第一回留下批语:“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这部旧稿《风月宝鉴》与《红楼梦》的创作有关系吗?《风月宝鉴》一书曾经真的存在过吗?不管是持“一稿多改”的专家,还是“二书合并”的学者都表示肯定。至此问题就随之而来了,既然有《风月宝鉴》的存在,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旧稿”呢?如果有,“旧稿”叫什么名字?如果没有,曹雪芹又是几改《风月宝鉴》而成《红楼梦》的呢?一连串的问题使研究者们出现了分歧,持否定者认为曹雪芹只是在《风月宝鉴》一稿的基础上多次修改后而成《红楼梦》的。持肯定者认为,除了《风月宝鉴》之外,曹雪芹还有旧稿——《石头记》,后来的《红楼梦》是《风月宝鉴》与《石头记》融合之物。
第二:从《红楼梦》原文出发,寻找证据,各施论证。
持“一稿多改”论的 戴不凡先生从《红楼梦》中贾府院宇坐落方位等方面的矛盾情况推断,贾府的后花园在旧稿中是西花园。宁府会
芳园和荣府西花园其实一东一西,相隔甚远。由于新稿将荣府西花园搬到东边来,并“改建”成为大观园。这就不能将梨香院范围进去,这就出现方位错乱。戴不凡先生把这些矛盾视为曹雪芹把石兄的“旧稿”进行巧手新裁后,所留下的痕迹。
第三: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出发,寻找证据,各施论证。
吴世昌先生从“棠村序文”中去考察“旧稿”的内容,探讨“旧稿”中的风月故事,认为《红楼梦》前二十回的情节有很多都来自《风月宝鉴》旧稿。例如“宝玉会秦钟”、“初试云雨情”、“贾琏戏熙凤”、“顽童闹学堂”、“贾瑞起淫心”、“淫丧天香楼”等等。
吴先生又根据脂批“借省亲事写南巡”等语,证明十八回也是“旧稿”中的内容。又试图从明义的《题红楼梦》诗词中探寻《红楼梦》初稿的原貌。明义的“题红”诗词一共二十首,都为七绝,对于《红楼梦》成书研究来说,这是相当珍贵的资料,一直受到红学家们的重视,因为有些诗词中所涉及的故事情节是现本《红楼梦》中没有的。
第四:从《红楼梦》版本出发,寻找证据,各施论证。
周绍良先生根据甲戌本、程甲本和程乙本在第一回的石头神话和还泪神话上的变化,指出这两个神话之间的由离到合的过程。又根据甲戌本的《红楼梦旨要》指出《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的关系。
刘世德先生通过系列论文《红楼梦版本探微》论证了“一稿多改”的观点。刘先生指出甲戌本很多地方正是《风月宝鉴》初稿中原有的文字。“梦稿本”是第一次修改稿,“舒序本”、“列藏本”是第二次修改稿。刘先生认为:所谓《风月宝鉴》其实就是《红楼梦》的一部分初稿。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在他的旧稿——《风月宝鉴》一书的基础上增饰,改写而成的。
此文摘录自:马经义著《中国红学概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