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898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与《推背图》

(2008-09-14 01:15:15)
标签:

红楼梦

推背图

研究

文化

分类: 大众娱乐

     《红楼梦》与《推背图》

    今天是中秋了……

    其实并没有特别的感受!和朋友聚了聚,一个人回了学校……洋洋因为保研的事情弄得心烦意乱,安慰了他几句,我就回到自己的宿舍了,一个人的路,毕竟需要这个人一步一步的走,谁也替代不了,谁也没有资格这样做。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中国文学史》,还想好好地梳理一下《古代汉语》,这是基础,夯实基底,总没有坏处。

    自从写完《中国红学概论》,我实在不想再看关于红学的书籍。此时的感受,就像一个人吃了十多年“回锅肉”,别人羡慕你有“回锅肉”吃,但我现在一看见它就想“吐”。

    说来也奇怪,虽然这份“回锅肉”现在令我作呕,但是无论看什么书籍,总会把它联系起来,而且还时常有心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理念相通”,难道我真打通了“仁、通二脉”?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前段时间在书店偶然看到了一本书——《推背图中的历史》,因为红学前辈在研究“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时候,常提到“推背图”,我只知道这是袁天罡、李淳风两个人作的“文字游戏”,正是因为这样的“游戏”才演化出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传说。

    当我翻开书的时候,我很惊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曹雪芹曾经受“推背图”的影响极深。《红楼梦》太虚幻境薄命司中,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是按照“推背图”来设置的,包括“图、谶、颂”这样的格式,都原封不动地来自于“推背图”。

    解释“推背图”,需要极其深厚的文化修为,因为“推背图”的思想发源于《易经》。怎么解释“图”和“谶”就因人而异了。历史故事总是在“预言”和“现实”中不断地更迭,从而产生出不少传奇的“神话”。

    “红楼”人物的探佚,众说纷纭的根源,见仁见智的争论,也是出于对“金陵十二钗”图册的不同解释。

至于“推背图”和《红楼梦》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我的发现并不新鲜。我向表达的是,这一发现又论证了我的“文化基因论”的陋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怎么培养学生
后一篇:对 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