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写完《中国红学概论》的《再记》之后,书的出版工作就已经接近尾声了,即将面市,这本书我整整写了四年。正当我和天纵公司的朋友准备欢呼雀跃的时候,“5.12”特大地震灾害无情的降临,全国上下一片恐慌。汶川、青川、绵竹、都江堰,包括家乡绵阳的北川几乎一片废墟,善良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四川在哭泣,中国在哭泣,世界在哭泣!
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亿万同胞都在关注着四川,为逝者默哀,为埋在废墟下面的亲人祈祷。大家捐款、捐物,武警官兵在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出生入死,硬是用手从废墟中挖出了还气息尚存的生命……我被这一幅幅画面感动得泣不成声!
听专家说,像这样的地震,至少要孕育上百年,所以余震久久不能平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红学概论》的出版也就暂时搁浅了。说来也奇怪,每次出版红学类的书籍都会遇到天灾,记得2003年出版拙著《红楼梦的梦幻结构说》时遇到“非典”,这次有遭8级地震。想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朋友劝慰说“好事多磨”。这场地震使人们的精神紧张而疲惫,我也时时处在惊愕之中。睡在户外的帐篷里,通夜难眠。
说实话,我很无阻,我所有的“学识”在这种情况下都显得苍白无力,好像“红学”也在这一非常时期失去了它平日的威力。家在重灾区,亲人为躲灾避难而惶惶不可终日,我却无力能帮助他们……我再一次反思——红学有何用?
“大难兴邦”,这是地震其间,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啊,大难兴邦,但是兴邦的条件是首先要“兴人”。怎么“兴”?要兴旧有的思维,要兴旧有的习惯,要兴旧有的社会风气……
生命即顽强又脆弱,经过大难之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随之变化,可能会让他看透一些东西,例如我们追求的名,在乎的利,处处争强好胜的心态,时时自私利己的处事原则,这一切都会随着强有力的“震动”而瓦解。当一切恢复正常之后,留在人们心中的可能就只有一个字——情!从惊心动魄中逃生出来的人,在军人、医生的帮助下夺回生命的人,在政府的关爱下找到亲人的人。在他们眼中、心中都只有一个大大的“情”字……这个时候还要“名”要“利”吗?这个时候还要“自私利己”吗?
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了,《红楼梦》中不是一直主张的是“情”吗?这个“情”绝对不是儿女私情的“情”,而是悲天悯人,惺惺相惜,同生死共患难之“情”。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不就是要让我们看清“名”、认识“利”吗!贾宝玉的“情不情”不就是“兴人”吗!不就是博爱与关怀吗!
我们再不要在大难中清醒了,因为这样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我们需要有“看破”的敏锐,这种敏锐从何而来,从我们的文化中来,从我们清心寡欲,善待他人,善待自然万物中来,对于我来说,就从《红楼梦》中来。
在大难之中,我可谓因祸得福了,让我认识《红楼梦》又深入了一层,让我展望人生有开阔了一层……有安然的心境和看破的敏锐正是《红楼梦》留给华夏儿女的巨大财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