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898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学史论著研究(二)

(2008-04-03 15:58:06)
标签:

红学史

郭豫适

马经义

文化

分类: 红学论著概略
红学史论著研究(二)
 

第二:郭豫适的《红楼研究小史稿》、《红楼研究小史续稿》

在红学史中,最早的红学“通史”类著作是198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研究小史稿》,以及1981年出版的“姐妹篇”——《红楼研究小史续稿》。两书的作者都是郭豫适先生。

这两部研究史,其撰写体例都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作者划分的红学板块为梳理对象。把同一类型的研究归为同一专题,以“列传式”的方式进行评述。

郭先生把红学研究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初年;第二个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红楼研究小史稿》阐释的内容是红学的第一个时期。作者的目的是想用不多的篇幅向一般读者评述一些《红楼梦》研究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使读者约略了解两个多世纪以来《红楼梦》研究历史的一个轮廓。

“小史稿”的编写体例是采取依时分章、举例评述的方法。但有时为了组织材料和评述的方便,便把内容或形式比较接近的著作和材料放在一起,而不严格按照时间的先后,所以“小史稿”中有些章节时间又交叉,有时同一章节内时间上也有提前或挪后的情况。举例介绍,一般是选择比较著名、影响较大或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材料。评述则视具体情况,或详或简,有时分析评论较多,有时则只是归纳、串联而已。

“小史稿”的作者以实事求是的编写原则,对红学现象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述。作者认为基本上好的进步的作品,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或错误之处;对基本上落后或坏的作品,在批判的同时,也适当地肯定其实际存在的一些可取之处。“小史稿”是作者构思于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在叙述的基调上明显带有批判胡适运动的色彩。《红楼研究小史续稿》主要阐释五四时期以后的红学。无论是编写体例还是所持的哲学观都与“小史稿”一致。

郭豫适先生的两部“史稿”最主要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①侧重于对不同时期代表性著作的阐释,强调红学史中的“点”,对于“点”所在的“面”关注得相对较少。所谓“面”就是指红学“表现”背后的文化思潮与学术思潮。

②郭先生偏重于从人文价值批判方面去考察、描述红学史。

③“史稿”中展现的红学史是以“唯心论”和“唯物论”为哲学基调的。所以“史稿”中说:“总之,两个多世纪以来,《红楼梦》研究中始终存在着进步和反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矛盾、斗争。……清理《红楼梦》研究的历史过程,批判地总结《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经验教训,包括批判地阐释《红楼梦》研究过程中唯心论的各种形态及其演变,对我们今天研究《红楼梦》和古典文学,可以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