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898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与中国文化(二)

(2008-01-05 21:40:32)
标签:

中医与中国文化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第一:中医的“生命”观与道家的“生死”哲学

    医学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拯救生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医学的根本目的性上都是一致的。既然要拯救生命,首先就要对“生命”有所了解,换而言之,就是何谓生命?可以说这是医学的根本理论。

    中医认为“生命”源于天地之“气”,可以说这是中医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黄帝内经》中讲道: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在这段话中,明确地指出,人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

    中医学中讲究“先天”和“后天”。所谓“先天”,是指人在出生之前秉承天地之气而孕育,此时之“气”就成为先天之气。所谓“后天”是指人出生后需要呼吸,此时所受之“气”便是后天之气。人就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结合。气盛,生命则旺;气衰,生命则竭。

     中医的“生命”观和道家的“生死”哲学是不谋而合的。庄子在《知北游》中说:

    “通天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所以道家哲学认为: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生命是天地之间,若有若无之际,聚集起来的一股气息,气息逐渐变成形体,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当生命又走向死亡时,随着形体的消失,生命又化成气回归于自然。

     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说:

     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认为阴阳之气相结,便产生了世间万物。纵观中国文化整个思想体系,“气”育“生命”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儒家思想不讲“怪力乱神”,于“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对“生死”不感兴趣,所以儒家文化排除在外。

中国文化中的“气育生命”具体来说又是“精气”与“浊气”的结合。“精气”上升,“浊气”下沉,所以“精气”便成了人精神活动的来源,浊气便形成了人的形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