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绵阳红学风云录  之  周玉清

(2007-12-17 19:24:41)
标签:

人文/历史

周玉清与红楼梦

分类: 红学家概况
    对于《红楼梦》的著作权,这毋庸置疑,当然属于曹公雪芹先生的。但遗憾的是,曹雪芹并没有把这部旷世奇书写完。这样便引来了众多的续作者,我们熟知的高鹗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现在书店卖的,一般读者买的《红楼梦》其作者就是曹雪芹与高鹗。两人的名字在各种《红楼梦》版本的封面流传了近两百年,这样的普通读本也称为“曹高本”。

    1997年,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新本《红楼梦》——“曹周本”。其作者是曹雪芹和周玉清。此本的面世曾引起轩然大波……

    周玉清先生  1934年生出于四川崇州,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生活、工作在绵阳。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出版了长篇小说《红楼梦新续》、《秦可卿与宁国府》,四部长篇系列小说《金陵十二钗》、历史小说《乱世红妓陈圆圆》等约三百万字的作品,评论集《李清照评传》等等。1990年因出版《红楼梦新续》被誉为“中国女性续红第一人”。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问世以后,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续书,这些续书可谓五花八门,构思诡异荒诞。例如《新石头记》写贾宝玉出了洋,留学在日本东京,与林黛玉得以重逢,且相亲相爱,后得到日本天皇的资助,并成百年好合。还有续书写:林黛玉等借尸还魂,刘姥姥在阴间奈何桥边开了一家茶馆,且生意兴隆。这样的续书真让人哭笑不得。其实在我们所谓的续书中,要分为两类:

     第一:曹、高本《红楼梦》再续

     所谓“曹、高本《红楼梦》再续”是指续者从一百二十回以后再次展开故事情节。自清代以来,像这样的续书不下三十余部,例如《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红楼真梦》、《红楼梦补》、《补红楼梦》、《红楼重梦》、《红楼梦影》、《后红楼梦》、《红楼幻梦》等等,林冠夫先生认为:这些续书,几乎都可以说是翻案之作,翻的是黛死钗嫁之案。这些书中的林黛玉,或死后还魂,或重病而愈,最后终于得遂夙愿,与贾宝玉结成夫妻。有的书写林黛玉出嫁时兄弟也有了,林家还给了一份巨资作为嫁妆,加以她具有过人的理家才干,使正处于困境的荣国府因此而重新兴旺起来。贾母、王夫人等,无不悔恨当年确定“金玉良缘”的错误。于是林黛玉终于吐气扬眉。此外,晴雯冤情得到昭雪,善良的紫鹃好心得到好报,她们都成了贾宝玉之妾。贾宝玉也科举连捷,金榜题名。夫妇妻妾,和睦相处,享尽人间的富贵荣华。还有些人死后投胎转世,重结来生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是最后大团圆。林先生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续作者逐渐为读者所唾弃。续作者写出那些失败的作品,此种因素固然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续作者的思想境界不高。其二是续作者的才智比较平庸。

    第二:曹本《红楼梦》再续

    所谓“曹本《红楼梦》再续”是指续作者从八十回开始续写,完成曹雪芹未完的部分。

    随着“探佚学”的发展,研究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前八十回中对人物的暗示,作出了八十回后故事情节的推测。续作者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来设计八十回后的内容与文字。1990年团结出版社出版了周玉清的《红楼梦新续》,王利器先生在序文中说道:

   《新续》据前八十回遗留下来的线索以及程本以外传世的几种《红楼梦》别本的某些构思,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逐步展示鼎盛一时的贾府渐次衰败以至最终“树倒猢狲散”,茫茫白地真干净的衰亡过程,洋溢着浓厚的悲剧气氛。在总的基调上,与原作是一致的。

    在具体的人物设计与人物命运安排上,作者摒弃了程本中那些沉闷、板滞不合理的情节,参照吸取脂评本以及与程本迥异的几种别本处理方式,力图再现原作风貌。……《新续》除了故事情节在发展、结局方面另辟途径,别开生面,颇具新意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语言艺术方面颇具有曹氏语言的韵味。……

    周玉清先生在吸收了探佚学的优秀成果后,再次创新,所以我们在《红楼梦新续》中能看到很多离奇的故事情节:

    宝玉向贾母倾诉衷肠,求老太太为自己和林妹妹作主,贾母允婚。王夫人不悦,趁贾政因公务南去查看工程携宝玉同往之机,与凤姐合计着请元妃娘娘赐婚。
  元妃即赐“金玉良缘”,让宝玉、宝钗结为婚配。贾母深悔当初未促成宝黛的婚事,又不好说什么,凤姐遂出主意将林姑娘许与甄宝玉,但黛玉辨识甄宝玉庐山真貌,不因貌同而与之合,一气身亡。
  宝玉、宝钗婚后,贾母身体每况愈下。赵姨娘与贾环早就对宝玉、凤姐心怀不满,在贾母死后二人设计害宝、凤,结果贾环被控告,薛蟠也因旧案重翻而入牢,贾府在经历抄家、火灾之后,贾氏家族作鸟兽散,后宝钗病逝,凤姐被休客死南归途中,惜春出家,妙玉堕入红尘当了歌妓,贾政回老家做了教书先生。宝玉历经家破、人亡、失子、丧妻之痛,做杂役,遭辞退;卖字画,受歧视;饱受衣食不定之苦,但始终不走仕途,最后,采药深山。

    对于周玉清先生这样的安排,从小说创作来讲可谓是独具匠心,故事情节别开生面。但是曹周本的出现也招来无尽的褒贬。在红学界“褒贬”之声是太平常不过了。为什么会有褒贬,这与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息息相关。

   《红楼梦》是一部没有结束的小说,正是因为没有结束,才奏响了许多作家想续作的“交响乐”。怎么“结束”呢?不能完全凭空想象,需要从文本出发来推测书中故事、人物、家道的最终命运。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了,怎么推测,怎么解释《红楼梦》中人物的判词,以及所谓暗示的若干情节?种种推测就因人而异了……

例如,《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具有“暗示”人物命运的某种“涵义”,而这些“涵义”就构成了“佚稿”的某段内容。在这里我们马上就会碰到引起争论的问题——怎样来理解这些“涵义”。有那么多的人都试图对那么多的“判词”加以各种不同的解释,天知道要想用自己的解释准确地、明确地、最终地说清楚一首“判词”的“涵义”,使每一个人都感到满意,该有多么困难。让我们假定你很幸运,你能用很多话把自己选择的主题的确切涵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一定使别人满意。别人也不必要满意,因为他也有权利去寻找使他自己满意的东西。虽然难免离奇古怪,但你有什么理由说他一定是错的呢?既然是“错”,那么又以什么“对”来做参照坐标呢?由此种种才上演了“褒贬”曹周本的一幕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